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试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严复的《天演论》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剌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探索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时间

重大事件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等,热情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旧道德。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中国哪一领域的近代化?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体现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刊文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作出巨大牺牲,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三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