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北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