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伸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