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材料:中国的立国体制和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不同。它们国土小、人口寡…它们的领袖,可由市民选举。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在服,而是向心结。汉代的国家体制,显然与罗马帝国不同。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我们不应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灭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已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况且世界各国,在历史上有皇帝的,实在也不在少数。我们不能说,中国从前不用民主选举制,而有一个世袭的皇帝,便够证明中国传统政治之黑暗与无理性。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