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能力任意改变历史。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在人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帝国或超级大国衰落后,其衰落时间都在百年以上,很少有在半个世纪内就重振雄风的现象。大清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的衰落都摆脱不了这种历史惯性。

21世纪的美国人是否有能力顶住历史的惯性,不让美国长期衰落下去,这是美国人面临的历史考验。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中国能否借助这个惯性加速崛起则取决于我们这代中国人了。

——阎学通《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中国参与现存国际秩序最初是从低级政治的领域开始,主要经济、金融、投资、贸易的领域。中国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198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加入WTO,当时叫做关贸组织。在这过程当中中国很快感觉到,中国能够从参与现存国际秩序,从国家经济、贸易机构当中得到非常大的优惠条件,中国很快成为一个很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国对于高级政治,主要是涉及到国家安全、人权,这样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中国有相当一段时期的适应过程。既使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中国对这样一个组织仍然是非常谨慎,因为这些组织牵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蚀,中国是非常谨慎的。所以中国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一开始是反对,然后是弃权,然后是不反对,但是也不参与,到最后是积极参与。

——赵穗生《中国凭什么重塑世界秩序?》

【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乾盛世”等等。三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统治者都能从前代汲取教训,居安思危,关注民生,克勤克俭,以德义感化百姓;在治理上为官择人,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减轻刑律,缓和矛盾,取信于民,从而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在“治世”“盛世”的初期,生产都不是高度的发展,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摘编自裘斌《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成因探析》

材料二:康乾时期,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盛世“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权力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贪腐。和珅、王亶望都是这一时期巨贪的代表。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显现,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1796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闭关自守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

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摘编自唐博《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