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捡来的手机(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壳。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填写下列丧格,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主要情节

儿子的态度或感情

捡到手机

A

谈论处置的方案

B

C

心情很好

回顾还手机的事情

D

(2)、“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中“善良”和“不虚伪”所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该如何理解?
(4)、文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雪》(节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      的宝珠山茶 ,        的单瓣梅花,      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       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 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 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手,我的眼

许闲

    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向他们的“战场”。

    无臂男子用肩膀艰难地顶着失明的男子爬上了一棵杨树。失明男子爬上树后,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摸索着砍下树枝,然后小心翼翼、慢慢地溜下了树。接着,他又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捡起地上的树枝放到无臂男子背上的筐子里。直到筐里装满了树枝,失明男子拉着无臂男子空荡荡的袖管,两人亦步亦趋地向远处的河滩走去。

    到了河边,失明男子帮无臂男子脱掉了棉鞋、袜子,并卷起裤脚。当无臂男子把脚踏入冰冷的河水时,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但他很快就习惯了刺骨的冰冷,驮着树枝,淌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河流。放下树枝后,他又走回来,背着失明男子再过一次河。

    踏上了满是石子儿的河滩,他们便开始种树,石子儿地不好挖坑,得先用粗钢棍打眼,这自然是失明男子的工作,可他看不见,一不小心便一锤子敲在了自己的手上。他忍着疼痛,在地上砸出了四五十厘米的洞眼,把树枝插进去,填上土。

    与此同时,无臂男子歪着脑袋,用脖颈夹着装在塑料水桶上的木棍,在河边艰难地取水,一棵树枝需要半桶水灌溉,一天栽百十来棵树,他就得来回打几十趟水。

    无臂男子叫贾文其,失明男子叫贾海霞,他们同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人,生活在一个叫“冶里村”的村子里。从2002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坚持与努力,他们在荒滩上种活了一万多棵树木,使河滩变得绿树成荫。

    曾经有一家媒体在采访他们时问:“你们这样辛苦地种树为了什么?”

    两位朴实的男子汉回答媒体说:“我们种树,等树大了,卖了变钱。”

    “不行,不行,你们可不能这样说,你们这样说我们可就拍不了了。”

    可事实上,他们植树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过生活。

    他们俩是邻居,房子就隔几米远,从小就是“好哥们”。他们一起上小学、初中,关系非常铁。贾文其三岁时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一路走来,多亏了贾海霞的帮忙和照顾。

    贾文其初中毕业后去了林业队种树、看护园林,为家里挣工分。

    贾海霞则考上了高中,去了邻镇继续学习。高中毕业后,他娶妻生子,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命运似乎注定要把他们拴在一起。2000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到左眼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从小失明的贾海霞身上。在采石场干爆破工作的他,在一次爆破事故中被炸瞎了右眼。一瞬间,天塌地陷。

    但这次事故,也为他们俩再次走到一起创造了契机。

    2001年春天,原本跟着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演出的贾文其因要照顾突然偏瘫的父亲回到了村子。他回来之后,待在家中没有收入。为了生活,他决定开始干他的老本行——种树卖。但想去做这样一份事,仅凭他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可谁又会和他这样的残疾人合伙呢?他想到了贾海霞。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一拍即合。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为了陪伴,贾海霞是贾文其的手,贾文其是贾海霞的眼,他们决定在灰暗的人生中成为彼此的色彩。

    经过冶里村村民委员会同意,2002年春,老哥俩在河滩上种起了树。

    第一年,他们在荒滩上种柳树,栽了八百多棵,结果只活了两棵,剩下的全都旱死了。村里人把他们当成了笑话,但贾文其并不灰心。“有驴不怕慢,只要天天赶,总会走远的。”他说。

    第二年,他们吸取教训,从河边离水最近的地方开始栽树,除了栽柳树,还栽了更抗旱的杨树。他们总算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立马又碰到了困难:没钱买树苗。他们只好采用扦插法种树,可是本村的杨树和柳树少,完全不够他们获取扦插所需的树枝。于是,他们跑到几里以外的邻村四处砍树枝,为此没少挨骂。

    春季过去,夏、秋是管理的季节,浇水、剪枝、割草……,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树场需要看护,以免自己的努力在干燥的冬天付之一炬。

    那一年,他们种的树,成活了一百多棵。

    接下来的十年,他们每年种三千多棵树,总有一千棵左右的树能成活。

    每年从农历二月到立冬,他们不知一起淌过了多少次河流,也不知有多少次一起摔倒在河中央。就这样,他们俩你借我双手,我借你双眼,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残残相助。现在两人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

    如今河边的50亩荒滩,已被贾海霞和贾文其“联手”变成了绿洲,身处林中,密得要看不见蓝天。

    “烦恼了,我们就来种树。造了这一片,我们也感到了成功。坐在树底下一看,天都被遮没了,我们好像造了一片森林。种树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很有存在感,甚至是成就感。”贾文其自豪地告诉记者。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9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个南瓜窝子

刘正权

    吃完团年饭,刚生燃火盆,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儿。

    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换上一双大胶鞋。我问爹,下这么大的雪,换鞋干啥去?

    爹没言语,娘插了句,能干啥,挖南瓜窝子呗!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了团年饭挖的南瓜窝子,第二年结的南瓜又大又圆,家里有几个人就挖几个,来年一家人才会幸福大团圆——迷信不是!

    爹扛了锹出门,风雪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咳嗽声渐渐被风雪淹没了。

    我想起了爹的病,看过不少医生,也说不出名堂来,想是年轻时做得狠了,痨伤,又舍不得医,结果就老了根。我大学毕业后,日子好过点了,给爹抓过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偏方,还是没效果。爹有时咳嗽狠了,痰里带血,身子弯成一张弓,头能触着地,给他开药的医生都死了好几个,可爹的病依然活着,比爹活得更顽强更有决心。

    我终于磨磨蹭蹭找了双旧胶鞋套上脚,顺着爹的脚印走了出去,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

    找到父亲时,父亲正挖好了三个南瓜窝子,第四个也挖了一半。我接过锹来,说,年年不是只挖了三个吗?

    爹咳了一下,风雪不失时机地钻了进去,爹砸了一下嘴,“你媳妇不算家里人啊!”

    她啊!我苦笑了一下,“城里人不信这个的!”我的意思是让他别费这个心了。

    “我信!”爹横了我一眼,腰一弯,咳嗽加剧了。

    “我挖,我挖不行吗?”我嘟嘟哝哝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没十分钟我就挖好了一个,抬起头,爹已在寻第五个窝点了。

    我说回去吧爹,爹犹豫了一下,要不再加一个小的?小的?我一怔,跟着明白了爹的意思,“您不怕别人笑啊,孙子还在肚子里,没影的事呢!”爹嗫嚅了一下,“我怕挨不过明年呢!”

    我看了看爹,说,瞧你这话,太不吉利了,谁不知道破罐子经摔呢!

    年一晃就过去了,五月端午时,我的儿子出生了,八个月,早产,乡下有说法,叫养七不养八,说是八个月的孩子不如七个月的好养。爹娘眉头不展的,爹说,要死死我吧,冲一下孙子的关煞。又是乡下的迷信说话,人要戴重孝才能免灾,孙子戴爷爷的孝,当然是重孝了。

    爹竟真的过世了,身体不好加上忧虑孙子,就像饱经风霜的枯枝,加上雪雨一欺,“咔嚓”一声就折断了。

    爹死前拉着娘的手,只说了一句,记得挖南瓜窝子呀!爹过世不久,我把乡下房子变卖了,把娘接进了城,挖南瓜窝子,哪儿挖去!

    有娘在身边的日子真好,甚至是安逸,我家的洗衣机都成摆设了,娘还买了砂罐给妻煨汤喝,喝得妻的嘴一天比一天叼。

    日子有滋有味地过,转眼又是腊月三十了,依然下着雪,吃了团年饭,我和妻躲在卧室里逗小家伙看电视,娘在客厅和厨房穿梭着。

    我喝多了黄酒,尿急,出来上卫生间,一看,娘没了,人呢,我寻到阳台上,看见娘正弯腰在地上鼓捣着,阳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四个小花盆,娘正用铲刀翻土,往里面点种南瓜子。

    风雪在没有封闭的阳台肆意飞舞着,娘没有发现我。我退了回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走进娘的睡房,爹的遗像前,我用打火机点燃三根烟,竖在桌子上。我知道这是迷信,但我想象爹正有滋有味抽着它们,我甚至都听见了爹的咳嗽声!

现代文阅读

(一)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种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 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 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 2023年 2月 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