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解答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卷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 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沉淀总质量/g | 2.24 | 4.48 | 6.72 | m | 6.99 |
上表中m的值为
A. NaNO3 B. Na2CO3 C. AgNO3 D. Na2SO4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木条复燃。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blank#}1{#/blank#}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blank#}2{#/blank#},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盟氧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有{#blank#}3{#/blank#}(填序号)。
A.溶液的起始温度B.催化剂的质量C.溶液的浓度D.反应起始时间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克 |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中B烧杯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交流评价】你认为上述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blank#}1{#/blank#}。(填“实验一”或“实验二”)
【提出问题2】图1中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B图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 观察到{#blank#}2{#/blank#} | B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
经思考,同学们认为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lank#}3{#/blank#}(填化学式),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拓展延伸】将C图试管中的物质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lank#}4{#/blank#}。
选项 | 物质 |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CO2 | CaCO3 | H2O | O2 |
B | NaOH | NaCl | CO2 | Na2CO3 |
C | H2O2 | H2O | O2 | MgO |
D | CaO | Ca(OH)2 | H2O | CaCl2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