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他那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以“没大没小”。

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文学精读·汪曾祺》,有删改)

(1)、文中围绕“我”的父亲写了哪些事? 
(2)、 “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写人记叙文。

                                                                                                                             回忆我的母亲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天才与凡人

    书柜里那把木刻的手枪,是我为数不多从童年时代一直保留至今的东西。

    没有如今高仿作品的精细,更不是工厂流水化生产的产品。只有简单的手枪轮廓,用小凿子磨出的扳机,用锯齿慢慢掏空的枪管。制作这把枪的人,叫做赵小雷。1988年出生。制作这把枪的时候,他只有9岁。

    赵小雷是我的童年玩伴。他爸是街头卖羊肉串的,起早贪黑,拖着炭筐烤箱,和赵小雷的母亲一起在外奔波。没人照料,赵小雷就成了野孩子。他瘦小,皮肤黝黑,眼睛却大、有神。没有爹妈照看的孩子,一般只有两种下场,要么是被其他小孩儿欺负得哭爹喊娘,要么是自己奋斗称王称霸。赵小雷却另辟蹊径,用发明创造改变了自己,并改变了其他孩子的童年生活。

    他能用纸折出各种样式的人物、怪兽恐龙以及电视机里的奥特曼头像。那些纸张,都是赵小雷父母裁下,做羊肉串铁盘子垫纸用的。他能用小吸管和肥皂水,吹出各种各样的泡泡。他能用泥捏小人儿,用我们提供的扑克牌搭起不倒塌的建筑。

    除了那把手枪,他还制作许多木雕玩具送给身边的小伙伴,连大人看了也啧啧称奇。

    那时,我一直认为,赵小雷是个天才。

    他动手能力极强,家里的闹钟拆了再装根本不是问题。我们小时候还有一门课,叫劳技课,大多是教一些折纸、绘画、雕塑、拼接的东西。一大本厚书,那上面的赵小雷全都会。对于我这种动手白痴来说,他简直是一个活在同龄人中的发明家。

    搬家之后,我们渐渐没有交集了。我一直觉得,他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不过,所谓的天分,或者天资,是需要机会和舞台的。赵小雷的天资,或许是没有机会施展了。他的父母出摊,因为天黑路滑,被一辆车迎面撞上,夫妻双双重伤。这是一个俗套,而听起来又很悲伤的故事。

    再后来,都是从旁人口中听来的了。“那孩子啊,挺可怜的,可惜那么聪明,也不能去上学了,还得自己出去赚钱养家。”“能干什么?好像是做了学徒,后来又出摊卖水果之类的……”“哎,可惜可惜……”再往后,赵小雷就渐渐泯灭在大众之中了。

    那把手枪,我一直摆在家里。看见的时候,总会想起赵小雷。

    这个世界上如同他一样的人,还有许多。天才的展露,或许除了天资之外,更重要的,却还是滚滚红尘能够为他让出一条道路来。

    年底的时候,我回了原来居住的那片老区。相熟的哥们儿,请我吃饭,去了一家串儿店。不大,有二三十平方米,收拾得很干净。黑色的漆,红色的字,看着有种莫名的工业美感。

    进里屋以后,发现桌子很有特色。所有的桌子都带接口,能几张拼在一起,而且不像普通的拼桌儿,不稳当,这里的桌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严丝合缝。饮料杯子也不一样,不知道是用什么东西粘住的,杯子底部都带一个垫子,无论是泼是洒,都不会弄脏桌子。

    哥们儿解释说,这店有意思吧,我老觉得这不像一串儿店,倒像是一个人的设计展览会。你可以瞧瞧门口烤串儿的东西,瞧着跟高科技电影里似的。

    我扭脸儿去看。一般串店烤串儿都是炭烤炉子,拿一个大电风扇在旁呼呼地吹风。可这家像是装了个大棚似的,烟气从烤炉冒出来,又顺着管子通到底部接着吹进了炭炉里。

    哥们儿说:“我问了老板才知道,这叫什么资源的收集与循环利用,副标题——论煤炭的充分燃烧。我琢磨,这家烤串儿店老板,得是一高材生。”

    我细细去瞧那正在烤串儿的店主人。他背对着我,但依旧能看出轮廓。皮肤黝黑,身体虽然瘦小,却看着很精神。

    门口有相熟的顾客,大声吆喝:“赵小雷,给我烤好了,送楼上去啊!”

    嘿!一个烤串儿的天才,一个混迹尘世的凡人。造不出火箭,咱们就玩儿火炭,一样有意思。

选自《不想讨好全世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在痛的边缘

李燕茜

       ①妈妈结婚那天,沉醉在幸福之中接受着客人的道贺。我突然间有种幻觉:妈妈很幸福,那我也很幸福。然而这种幻觉很快就消失了。当新爸爸抱着他不满周岁的儿子和妈妈依偎在一起照相时,闪光灯不停地闪,刺得我眼睛很痛,一直痛到心里。我赶紧埋头,在这种场合哭很丢脸。这时外婆走过来,拉着我的手看着我。外婆没有说话,只是抓着我的手不停地摩挲,那种粗糙的微痛让我闭上了眼睛,我怕外婆看见我眼中打转的泪水。

       ②那天妈妈和新爸爸很晚才回来。看到我为他们早早就准备好的拖鞋和热茶,新爸爸有点激动。他伸出双臂,想抱我一下,但又似乎觉得不妥,僵在那里。我迎上去,在他怀里靠一下,很轻地叫了一声“爸爸”。这几乎不含任何感情的称呼让他很高兴,他重重地应了一声。看到妈妈满足的表情,我知道了,妈妈真的很幸福。我应该帮妈妈留住幸福。

       ③新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白天,我以灿烂的笑脸对着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以为我是快乐的,晚上一个人躲在被子里伤心哭泣。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一个尽头。一天放学,天气好。天很蓝,但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内心只有忧伤,因为我总觉得爸爸就躲在某一朵云后面,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笑,借着温暖的阳光传递他对我的爱。我忍不住想朝着天空大喊:“爸爸,我很想你。”

       ④其实新爸爸对我很好。他给他儿子买了好吃的,总不忘给我带上一份。他看见我的时候,总是带着笑容。只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也不懂如何跟我相处,他甚至有点怕我。有的星期天妈妈出去了,我们之间就无话可说。我不停地做作业,他怕影响到我就不看电视,在房间里轻轻地走来走去,偶尔来看一下我做的作业,然而他并不翻看,只是远远地望着,微笑着。回到家,我看见妈妈高兴地举着小弟弟转来转去,新爸爸则坐在沙发上微笑地看着。好温馨的一幅画面!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妈妈见到我,有点尴尬地放下小弟弟,静静地看着我。我走上去,抱起小弟弟继续转,我说:“小弟弟真好。”然后我放下乐不可支的小弟弟,走进房间,锁上门,趴在床上难过﹣﹣一种无法言喻的难过。妈妈在敲我的门:“女儿,你没事吧?”我把头埋在枕头里。

       ⑤“妈,我没事,真的,就是有点儿累。”然后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徘徊的脚步声。我总是装作很坚强,因为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说:“乖女儿,不要哭,要坚强。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哭的话就想爸爸。”我一直都很听爸爸的话,我很崇拜爸爸,很敬重爸爸。现在爸爸虽然不在了,我也要听他的话,要做他的乖女儿。相比以前妈妈每天捧着爸爸的遗像以泪洗面的日子,我宁愿看到现在这个快乐的妈妈。虽然它要以我的痛苦作代价。我伪装得太好了,以致让妈妈真以为我坚强到可以承受一切。可他们都不知道,此刻我所谓坚强的心已经破碎。寂静的深夜,我一个人捡拾那些碎片一块一块地拼好,让人看不出一丝痕迹。我并不讨厌新爸爸,他没有错,妈妈也没有错,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我没有权力阻拦;只是他让我觉得,妈妈已经不是原来任我撒娇的妈妈了,而是别人的妻子,别人小孩的 “妈”。我失去了爸爸,仿佛也失去了妈妈。

       ⑥“好些了吗?该吃饭了。”新爸爸很温柔地在门外叫我,我打开门,同他对视一下,两人很不自然地笑着,然后开始吃饭。妈妈试图打破沉闷,她不停地说着有趣的事,不停地笑。我木然地扒着饭,没有听妈妈到底在讲什么,只是她和新爸爸笑的时候,我也傻傻地跟着笑。

       ⑦晚饭后,妈妈跟我说:“你帮我洗碗吧!”妈妈以前从不叫我洗的。我知道她有话跟我说。我走进厨房,妈妈背对着我不停地洗。我们都不说话,厨房里只有“哗哗”的水声。突然,我看到妈妈肩膀抽动了一下,然后听到妈妈很轻的抽泣声,很小声,几乎感觉不到。我装作没有察觉到﹣﹣妈妈不想我见到她哭。过了一会,妈妈平静下来:“妈妈爱你。”我说:“我知道。”妈妈又说:“爸爸爱你。”“我知道。”“新爸爸也爱你。”妈妈依然背对着我,我有点不知所措。厨房里又静了下来,水珠敲打着盘子,“叮叮当当”很动听。

       ⑧“你新爸爸很爱你。从你靠在他怀里叫他‘爸爸’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把你当亲生女儿了。他说你很懂事,很孝顺,他很高兴能有你这样一个乖女儿。他知道他永远都取代不了你爸爸在你心中的地位,但他还是很努力地去做。他每晚都在跟我商量明天该为你做些什么,他极力地为你营造家的气氛。你的房间总是干干净净的,家中的墙壁上总是挂着你喜欢的图片,早上出门前总有一个苹果摆在门边的桌子上,你想吃的,想用的,家里都备得很充分!这些都是他做的。他很想扮好父亲的角色,可你让他无所适从。你心里很痛苦,你为什么在妈妈和他面前装作那么快乐呢?你不能好好地跟我们谈一谈吗?”妈妈说了很多,我无言以对。这时新爸爸进来了,他嗔怪地看了一眼妈妈:“别唠叨那么多,孩子心里有数。”我有数吗?我不知道。

       ⑨第二天傍晚,我一个人跑到湖边看夕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夕阳一点一点地沉入山后,织出绚丽的晚霞,很美很美。爸爸,您此刻在看我吗?是您把新爸爸派到我和妈妈身边来照顾我们的吗?恍惚间,爸爸的笑脸在晚霞中若隐若现。

       ⑩今天是父亲节,我买了两束花。一束放到爸爸坟前,另一束,我准备捧回家。我将自己包裹在痛苦之中,而他们在痛苦的边缘撒满了爱的种子,等着我勇敢地走过去,沐浴爱的芬芳。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地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种爱

丁立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⑪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⑫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⑬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⑭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⑮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通往滴水泉的路

李娟

最早的时候,通往滴水泉的路只有乌斯曼小道。乌斯曼是一百年前那个被称为“哈萨克王”的鼎鼎有名的阿尔泰土匪头子。

更早一些,这片茫茫戈壁上,牧民之间神秘流传着一种说法,就在戈壁滩最最干渴的腹心地带,在那里的某个角落,深深地掩藏着一眼奇迹的泉水。水从石头缝里渗出,一滴一滴掉进地面上的水洼中,夜以继日,寒署不息。那里有着一小片青翠静谥的草地,有几丛茂盛的灌木,水流在草丛间闪烁,沼泽边生满了苔藓。那是一片狭小而坚定的沙漠绿洲——有人声称亲眼目睹过那幕情景,当时他身处迷途,几天几夜滴水未进,已经意识昏茫、濒临死亡了,这时他一脚踩入滴水泉四周的潮湿的草丛中,顿时感激得痛哭起来。他在那里痛饮清冽的甘泉,泪流满面。

然而战乱使大地上不再存在安静的角落。滴水泉最终还是从牧民世代口耳相传的秘密中现身了,它的确切位置在戈壁滩的遥远之处被圈点了出来。乌斯曼的烈马走出了一条忽明忽暗的羊肠小道,笔直地戳向滴水泉。那些烽火连天的年月里,他一手持匕首一手握马缰,无数次孤身前往这隐蔽的绿洲,补充给养,这是乌斯曼的传奇,也是滴水泉的传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要到乌鲁木齐的话,只能搭乘拉矿石的卡车,沿东北面的群山颠簸好几天。这条“东线”道路只在夏天通畅,到了冬天,去乌鲁木齐只能走通过滴水泉的那条路。

司机们路过滴水泉,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当时天色早晚,都会停下来歇一宿。打水洗漱,升火烧茶泡干粮。等过了滴水泉,剩下的路程又将是几天几夜无边无际的荒凉。后来,有一对从内地来到新疆的夫妻经历种种辗转来到滴水泉,在泉边扎起了帐篷,开了一家简陋的小饭馆,菜蔬粮油全都由过往的司机捎送。这样一个小店对于司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般。于是,在往返这片漫漫戈壁滩时,总算可以过一天“人过的日子”了。

然而这对夫妻,他们在如此偏远的地方讨生活,不只是辛苦,更多的是寂寞吧?常常一连几天,门口的土路上也不会经过一辆车。再后来,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个女人走了,那个男人也没有等待,不久后也走了。滴水泉又恢复了深沉的寂静。

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周折,那个女人跟着一个陌生的年轻司机出现在了滴水泉。饭馆重新开张了,泉水边还放养了几只鸡,简陋的餐桌上出现了鸡蛋和鸡肉。小饭馆有了住宿的地方,虽然只是一面大通铺。

总会有一些日子,大家提前约好了似的,突然间会有很多人同时光临滴水泉。那时,饭桌前的板凳都不够用了,大家捧着饭碗黑压压蹲了一屋子。睡觉的地方更是不够用,女主人把饭桌拼起来,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还在地上铺塑料布和毡子。一房子横七竖八躺满熟睡的身体。

那一年,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的班车也开通了,每星期对发一趟。他们的生意极好,滴水泉从未曾如此热闹过。于是两人决定把店面扩大。

整个夏天里,当车辆穿行在东线的群山中时,滴水泉是悄寂无声的。两个人决定用这段时间盖几间新房子。

他们把泉水下的水坑挖成深深的池子,又挖了引水渠一直通向店门口。

泉水很细弱,他们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水池一次次蓄满,用这水和泥巴打土坯。晾干后,土墙很快砌了起来。他们又赶着马车,从几百公里以外拉来木头架檩子搭椽子。在屋顶铺上干草和厚厚的房泥。

就这样累死累活干了一整个夏天,房子渐渐起来了,新的饭桌打制好了,也添了两个屋子的新床。他们坐下来等待冬天,等待大雪,等待第一辆车辆在门口鸣笛刹车,等待门帘突然被猛地掀开,等待人间的喧哗再一次点燃滴水泉。

但是,他们一直等到现在。

就在他们盖好房子的第二年,新公路在戈壁另一端建成通车了。通往滴水泉的路,被抛弃了。它们空荡荡地敞在荒野之中,饥渴不已。久远年代的车辙印如做梦一般遗留在上面,它们比从不曾有人经过的大地还要荒凉。

新的道路如锋利的刀口,笔直地切割在戈壁腹心。走这条路,一两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一切都在上面飞速地经过,不作稍刻的停留。

滴水泉的故事结束了吗?滴水泉那些一滴一滴仍在远方静静滴落的水珠,还有意义可被赋予吗?再也不需要有那么一条路通向它了吗?再也不需要艰难的跋涉和挣扎的生活来换取它的一点点滋润了吗?我们如今所能得到的一切,全都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了吗?

还有两个人,至今仍留在那片小小的绿洲上,仍然还在泉水边守着一滴滴下落的泉水,日以继夜和泥、打土坯,并在等待土坯晾干的漫长时间里,冲着天空仰起年轻的微笑的面孔。只有他们仍然还在无边无际的等待之中,美梦不受丝毫惊扰。

当我在这片荒野里走着,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通往滴水泉的旧道。茫茫野地上,路的痕迹如此清晰,便不由得清楚地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她勇敢地对那个年轻的司机说:“我们去滴水泉吧!”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