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1年广大附中入学语文真卷(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____纳湾”“莱茵河____”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请为下面关于住宅的对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适合的一项(     )
上联:屋后松竹添秀色       
下联:____
A、芝兰自启山川秀 B、日拥祥云护德门 C、春涵瑞霭笼仁里 D、门前梅兰吐幽香
(3)、从以上有关“住宅区的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陀螺(节选)

高洪波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二)那一瞬

佚名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临下课时,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接着就是一片沉默,大概同学们都在思考吧。两分钟过去,我已组织好语言,悄悄抬起头瞟了周围一眼,真齐呀——一律趴在桌上,低着头。我赶忙也埋下头。

    “想好了吗?”老师又问。我多希望老师叫我啊,可我没有勇气举手。

    教室里出奇的安静,老师突然笑了:“别这么紧张嘛,来,把头抬起来。你们不觉得憋闷吗?”

    我跟着大家把头抬起来,心里一直呼唤着老师,可老师听不见。

    老师也在等,又一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仍然那么安静,她决定“点将”了。我盼望着老师的“垂青”,却又害怕她提问我。她的目光从我身上溜过去了,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突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目光居然又回到我身上,我用眼神告诉她:“老师,我会,”她似乎看懂了我的“话”,冲我一笑,点了我的名字。一切进行得那么缓慢,一切又是那么快。那一瞬,我既紧张又兴奋。

    我站起来回答,声音那么响亮,答得那么流利。那一瞬,我的心在跳——剧烈地跳……

    这就是我回答问题时那一瞬的感受,那一瞬我冲破紧张的束缚,那一瞬我证明了自己。

(有删改)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____

VR(虚拟现实)的定义并不难理解,VR是用计算机创造的一种环境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幻觉。VR以虚拟视觉和声音刺激感觉,欺骗大脑,让你认为身处的环境是真实的。在大多数VR 系统中,都是用头戴式耳机或眼镜在使用者的眼前建立一个虚拟世界的景象。人们使用各种装置与虚拟世界互动。VR 系统能让人看到虚拟的物体,有一些还能让你有触及实物之感。如果你戴上一副带有充气囊的特殊手套,就能让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虚拟的物体。

(选自《科普童话》,有删改)

____

机器人是可以做人的工作,但又不会感到劳累或厌烦的机器。机器人的作用有很多,有些机器人能从事危险的工作,有些机器人则属于人工智能型,这类机器人很聪明,可以解决难题,甚至获得经验……

外科医生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研究手术位置并遥控指导机器人做人工难以施行和控制的手术;工业机器人可以做多次重复的工作,它们工作起来既快又准确,而且不会像人一样感到劳累;修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割草机,它们装有传感器,以避免在行进的路上撞到树和其他危险物品。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____

纳米技术有很多优点。把某些物质粉碎至纳米级,用于污染治理,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纳米材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等作用;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有诱惑力的内容,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

但是事实上,纳米技术也有很多缺点。纳米材料可能会被人误吸入、吞咽,正因纳米具有颗粒小的特点,所以当它们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穿越血脑屏障,对人体造成伤害;纳米技术的使用还存在社会学风险,比如在仪器的层面,包括在军事领域中有恶意使用纳米技术的可能。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读了《解缙巧对曹尚书》,冬冬觉得解缙太有才了,便到网上搜索,发现解缙太了不起了!请你细读网上的相关资料,按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资料一:

书名

永乐大典

装帧

包背装手抄

别名

文献大成

卷数

22877 卷(目录60卷,共22937卷)

作者

解缙、姚广孝等

册数

11095 册

类别

类书①

字数

约3.7亿字



成书时间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

资料二: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即欲修纂②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③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④辑为一书,毋⑥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初名《文献大成》。朱棣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

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定稿进呈,朱棣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抄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

资料三: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修纂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2 年),清政府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缺失 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在组织编辑散失的《永乐大典》中,坚持儒家正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触犯统治者忌讳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公元1875 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永乐大典》不足 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 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 800册,现今尚存约 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注释:①类书:一种老式辞典,是从各种书籍中采辑资料,然后按其性质内容分类编排,以便查寻资料用的工具书。②修纂:编写。③书契:指文字。④备:完全。⑤毋:不要。⑥佚书:这里泛指散失的书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