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
马群在傍晚飞翔
鲍尔吉·原野
在草原上,群马聚到一起飞奔的时候变成了鹰,变成气势汹涌的洪水,幻化为杂色的流云。马群跑过去,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拦它们,四蹄践踏卷起的旋风让大地发抖,震动从远处传过来,如同敲击大地的心脏。大地因为马蹄的敲击找回了古代的记忆,被深雪和鲜血覆盖的大地得到了马群的问候,如同春雷的问候,尔后青草茂盛。
原来,我以为马就是马,而马群跑过,我才知它们是大群的鹰从天际贴着地皮飞来。鹰可以没翅膀而代之以铁铸的四蹄降临草原。马群跑过来,是旋风扫地,是低回在泥土上的鹰群。
马群带来了太多飞舞的东西。马鬃纷飞,仿佛从火炭般的马身上烧起了火苗。马在奔跑中骨骼隆突,肌肉在汗流光亮的皮毛后面窜动。马群上空尘土飞扬,仿佛龙卷风在移动。奔跑的马进入极速时,它们的蹄子好像前伸的枪或铁戟,这就是它们的翅膀。它们贴着地面飞翔,比乌还快。置身于马群里的单匹马欲罢不能,被裹挟着飞行,长戟的阵列撕裂晨雾。
马群纷飞,它们在那么快的速度中相互穿插、避让,从不冲撞,更没有马在马群中跌倒。乌群在天空也没有乌被撞到地上。动物的智慧——动物身体里神经学意义的智慧——比人高明,它们有力量、灵巧、还美。动物不用灯光、道具、服装、化妆和音乐照样创造震摄人心的美。
马群飞过,对人来说不过是几十秒的时间,人几乎什么也看不清楚,它们已经跑远或者说飞走了。
马群去了哪里? 以马的力量、马的速度、马的耐力来说,它们好像一直跑到南方的海边才会停下来。我见过埋头吃草的马群,但没见过奔跑的马群是怎样停下来的。是谁让它们停下来? 是什么让它们停下来?
马群在草原徜徉吃草,十分安静。马安静的时候,能看清它一下一下眨眼。吃草的马安静,马群在奔跑时如同一片云。云也奔跑,云峥嵘,云甚至发出雷鸣,但云也是安静的,这和马相同。云更多时候穿着阿拉伯式的丝制长衫在天边漫步,悠然禅意,与吃草的马群相同。
草原辽阔,晴空如澄明的玻璃盅扣在长满鲜花的青草盘子上,它叫作大地,又叫草原。羊群、牛群和马群虽然成群,在草原上也只是星散的点缀。马低头吃草,好像闻到了自己蹄子上的草香,风吹开马颈上的鬃毛。马的安静不妨碍它飞奔,马的雄心在天边。
在草原,每天都见到几次马群的飞翔,它们从山岗飞到河边。恍惚间,它们好像从白云边上飞过来,要飞越西拉木伦河。它们可能被《嘎达梅林》的歌词感动了——“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马群要变成鸿雁,排成方阵在天空飞翔,它们渴望从高空俯瞰大地。马想知道大地是什么,为什么生长青草和鲜花,为什么流过河水,为什么跑不到尽头?
马站在山坡上吃草,马群飞翔。它们背上的积雪融化了,马的眼睛张大在雪幕里。马群在傍晚飞翔,掠走了夕阳。它们最后总是停在河岸,乌群也如此。它们并未饮水,而在瞭望天地间的苍茫。
(选自《经典美文》)
小文:鲍尔吉·原野擅长写马。他细致地观察了马在草原上生活的情形,并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草原上的马。本文中他写了草原上奔跑的马,他笔下奔跑的马有·①的特点。我认为这部分可以由男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②的。
你:文中也描写了在草原上吃草时的马,这时的马有③的特点。我认为这部分可以由女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④的。
局部研讨
它们贴着地面飞翔,比鸟还快。置身于马群里的单匹马欲罢不能,被裹挟着飞行,长戟的阵列撕裂晨雾。
【链接材料】比喻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理由如下:
第一,比喻能给我们以想象的乐趣。……比喻本身就很有意思,能使人在运用想象中获得快感。第二,比喻是在诗中增加意象的一种手法。它能使抽象变成具体,使诗更有美感。……第三,比喻是为传达知识增加情感强度的一种方式。……第四,比喻是一种浓缩方法,能在最小范围内表达最多。……
A.在草原上,群马聚到一起飞奔的时候变成了鹰,变成气势汹涌的洪水,幻化为杂色的流云。
B.草原辽阔,晴空如澄明的玻璃盅扣在长满鲜花的青草盘子上,它叫作大地,又叫草原。
小语: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上马群的赞美之情。
小明:本文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小涵: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灵的欣赏、钦佩之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