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三上 13《滇池》

阅读理解

①滇池——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②滇池湖畔景观众多。湖畔的西山险而壮观,海埂公园、郑和公园远近闻名,聂耳墓令人肃然起敬,白鱼口、观音山秀丽多姿,石寨山古墓群遗址见证古时的繁荣,美不胜收的大观楼屹立在湖畔——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副长联就来源于此。

③滇池山清水秀,美丽迷人。碧鸡山和金马山夹岸对峙,树茂林密。登高远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湖上帆影点点,山间游人如织,隐现的古寺一座又一座,犹如一幅怡人的图画。

④滇池,还是红嘴鸥的天堂。在这里,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当北国白雪皑皑之时,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千里迢迢地从远方飞临春城。这个时候,翘首期待红嘴鸥这白色精灵已久的春城市民纷纷来到滇池边,带着红嘴鸥爱吃的食物,款待远方来的贵客。人鸥相聚,人在笑,鸥在鸣,欢乐的人们不停地向空中抛撒食物,千万只红嘴鸥欢快地在空中飞翔舞动,仿佛在感谢热情好客又善良的春城人民。

⑤明代诗人杨慎(shèn)的诗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赞美的就是这里的气候和美景,而这些“精灵”的到来,又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1)、根据意思选择文中的成语填空。

①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

②眼前的风景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第②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第⑤段中,杨慎的诗句赞美了滇池的,另外,段中的“精灵”指的是。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滇池?试着用文中的话填一填。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

长江三日(节选)

①听说长江发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满奇异艳丽的雪莲,而长江在那儿不过是一泓清溪;可是当你看到它那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时,就不免想要亲身领略一下长江风景。

②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船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涛一起一伏,而两三木船却齐整地摇动着木桨,像鸟儿扇动着翅膀,正在逆流而上。

③不久,江面突然开阔了。长江与嘉陵江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沸荡的波涛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④下午三时,天转开朗。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地遮了一层绣幕。近岸陡壁上,背纤的纤夫历历可见。你向前看,前面群山在江流浩荡之中,依然为雾笼罩,不过雾不像早晨那样浓,那样黄,而呈乳白色了。这端庄秀丽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⑤顺流驶下,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也渐渐闪烁起来,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当我正为夜色降临而惋惜的时候,黑夜里的长江却向我展开另外一种魅力。

⑥开始时,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像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而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你从船身微微的荡漾中感到波涛正在翻滚沸腾。

⑦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

⑧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想一想,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郭 风

①下雪了。

②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③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子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⑤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

⑥雪止了。

⑦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⑧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在白雪世界间,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⑨忽地,我看见那成群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