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
材料一:……(19世纪末)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在相继经历败北于西方豪强和东方弹丸小国之后,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沉痛的自我反思和重新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远东军事法庭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 9月 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201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见下图)。
材料三: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摘自习近平中日友好大会讲话
①“郑和宝船”: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②“示威南京的英舰”:签订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嘉兴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密苏里号战舰”:正义同盟,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