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A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胡安定公瑗,字翼之,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辞而遗经业,苟趋利禄,其教学者必以明体达用为本。初与孙明复、石守道同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及为苏、湖二州教授,严条约,以身先之。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师弟子之礼。解经至有要义,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日月刮劘。文章皆传经义,必以理胜,信其师说,敦尚行实。

其在湖州学,置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民、治兵、水利书数之类。其在太学亦然。其子弟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知为先生弟子。

明道、景祐间与孙明复、石守道三人以师道自任,而先生之徒独盛。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间,建太学于京师,有司下湖州学,取先生学法,行之太学。皇祐、至和间,以先生判国子监,执经座下生徒千余人。每讲罢,或引当世之事以明之。

(节选自《言行龟鉴·学问门》,有删节)

材料二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

(1)、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标号填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坐A十年不归B得家书见C上有平安D二字E即投之涧中F不复展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指“以……为患”,与《劝学》“非能水也”中的“水”用法相同。 B、为,指写作,与《琵琶行并序》“因为长句”中的“为”词义相同。 C、固,指本来,与《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词义相同。 D、师,指学习,与《登泰山记》“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瑗对待学生既能言传身教又能严格教导,讲解经书能够抓住要点,写文章能够以理取胜。 B、胡瑗的学生,无论贤能还是愚笨,都能守规矩,恭敬严谨,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有胡瑗的风范。 C、庆历年间,朝廷派官员到湖州学习胡瑗的教学方法,并在国子监加以推行,培养了很多学生。 D、韩愈认为疑惑是人们难以避免的,领会道理的时间不分先后,因此选择老师应不限于年龄大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师弟子之礼。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材料一中,胡瑗在教学中的哪些做法值得学习与推广?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 , 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 , 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岩山居记

[明]王袆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砚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宵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娇,皆迄通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享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衷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烧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被,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推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薄曰光龙者,与予外祖毋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皮书其内。读书之余,出,缘涧而行。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泼辄不休。有老梅数株,惬赛横岸侧。由双洞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遮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构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屈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之限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话,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宕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 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