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行走太行之巅

廖奔

①暑气炎蒸。看太行,走上党,下车伊始,便觉清风送爽,沁凉入心。

②上党地处太行之巅。令我倍感惊奇的是,在这长治城的西北侧,竟然有一个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偌大湖泊,面积为四个杭州西湖那么大,碧波荡漾、天光回映;还有一片六十平方公里的偌大湿地,竟然也类似于杭州西溪湿地的景色,苇荡密布、港汉纵横。这就是漳泽湖和它的湖滨湿地。这里已成为长治之肺,成为今天市民休闲养生的最佳去处。

③坐船在湖上徜徉,水色粼粼,天光荡漾,犹如飘荡在江南水乡。远眺水面辽阔,烟波浩渺。穿过一片密不透风的碧绿芦苇荡,来到更加葱翠欲滴的荷叶丛。小船经过处,惊起的野鸭、红嘴鸥在眼前交飞互掠。一处浅湾处许是鱼多,数十只白琵鹭、苍鹭伫立待食,船行的涟漪扰过,它们纹丝不动。一只巨大的黑鹳飞过,羽翅张开,轻轻一扇就滑过了水面。

④湖畔风光旖旎,杂树生辉,丛花绚烂,林荫成道。不时有市民、游客擦肩而过,悄言谈论着长治今夕的巨大变化,笑声飘进我的耳廓。

⑤汽车沿着太行山间的山脉膊隙宛转开进,驰入壶关县的太行大峡谷之间,来到了危峰突兀、气势雄浑的八泉峡。

⑥接近八泉峡的路途中,两旁山崖已经截然不同,由郁郁葱葱的斜面山体变成了一道道岩石裸露、竖直挺立的石壁。每拐过一个弯道,即横过一道直墙,斧劈刀削似的,撑天绝地,挺拔万仞。平视瞠目,仰观落帽,引出车内的一片惊呼之声。

⑦地缝底处山泉汇聚、河流奔涌,一座大坝拦起十几公里长的水库。在大坝处乘船上溯,水平如镜,水色清冽,暑气顿消。船在镜中无声滑行,刺破一道碧波,甩开两列白涛。水道弯曲,船前时而撞来一面巨壁,又或敞开一道天堑,惹得船上游客咋舌叹羡不止。

⑧弃舟登岸,沿溪边的阶梯栈道前行。身侧绝壁千仞,溪中湍流奔涌。前径时而巉岩压路,人需低头躬行,时而壁挂飞瀑,身沾点点水沫。行走其中,如历仙境。

⑨缆车起点站到了。排队进入吊挂车厢,人身忽觉腾空而起,朝着一道绝壁峰顶的豁口滑去,心悬一线。缆车一悠,滑过了豁口,又坠向前方深壑。惊呼声未止,身体重新向上抬升。

⑩站在万山之巅,俯瞰巍巍太行。呼吸着天风,吞吐着霞霓,天好像伸手即可触及,更有感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⑪汽车盘山升降,临崖面壑,随路颠簸,千回万转,停止在黎城县的黄崖洞山城前。沿着山豁罅隙走进去,隙宽丈许,两侧是峭壁千丈,前方有一条上行天然廊道蜿蜒。隙底观天,只见到湛蓝曲折的一线。前行不久,当面横出一堵二十米高的绝壁,阻断了廊道。绝壁上挂着飞泻的瀑布,年复一年把瀑底冲成了凹槽。今天的木栈道已经从旁侧绝壁上开出路来,当你喘息着攀上绝壁顶端,才发现来到了另外一重天地,空间豁然开朗,有山有水有树有花,一圈石壁连峰环绕,围住一个洞天秘境。怪不得当年的艰苦岁月里,八路军在这里秘密建起一座兵工厂,成为抗战时期我军的武器基地。

⑫凌空回望,绝壁上仅剩一个曲折狭小的罅口,其上方的陡峭崖顶上,竟然石砌着一个单兵掩体。1941年11月11日,日军进攻黄崖洞,年仅十七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崔振芳就守在那里几天几夜,投下数枚手榴弹,炸死炸伤几十个敌人,最后壮烈牺牲。

⑬守卫罅口的是八路军特务团,战士们面对四倍于己的敌军,用着没有膛线的步枪,每人只有几颗子弹,凭着天险阻敌八天八夜,最终粉碎了日军妄想摧毁我兵工厂的企图。

⑭肃立于峭壁顶端,望着这山河壮举,我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漳泽湖和它的湖滨湿地已成为长治之肺,是休闲养生佳地。 B、第⑩段引诗句写出站在万山之巅似乎手可触天的奇特感觉。 C、第⑫段倒叙八路军粉碎日军妄想摧毁我兵工厂的悲壮故事。 D、选文以游踪作为线索,串联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2)、结合语境,赏析下边句中加点的字。

船在镜中无声滑行,破一道碧波,开两列白涛。

(3)、文末“我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包含作者哪些情感?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发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像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⑪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

阅读《信仰之光》,回答下列各题。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选自《灵魂只能独行》,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高速公路上的弯道

       ①《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弦之箭那样笔直。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

       ②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不超过设计时速的140﹣120.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3公里﹣6公里。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50多处弯道

       ③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而诱发安全事故。

(选自《百科探索》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