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指使……整齐有序,《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表现。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②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 , 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娼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毂(gǔ):车。②阃(kǔn):国门。③彀(gòu)骑:善射的骑兵。④尺籍五符:指军法条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授,有成人之量。及长,为吏,送故县令于长安,征西将军梁王肜以为牙门。还为本郡督护。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矩谢病去。畿恐矩复还,阴使人刺矩,会有人救之,故得免。

    矩勇毅多权略,志在立功,东海王越以为汝阴太守。石勒亲率大众袭矩,矩遣老弱入山,令所在散牛马,因设伏以待之。贼争取牛马。伏发,齐呼,声动山谷,遂大破之,斩获甚众,勒乃退。籓元帝,加矩冠军将军。时饥馑相仍,又多疫疠,矩垂心抚恤,百姓赖焉。会长安群盗东下所在多虏掠矩遣部将击破之尽得贼所略妇女千余人诸将以非矩所部欲遂留之矩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此彼此乃一时遣之。

    时刘琨所河内太守郭默为刘元海所逼,乞归于矩,矩将使其甥郭诵迎致之,而不敢进。会刘琨遣参军张肇,率五百馀骑往长安,属默被围,道路不通,将还依邵续,行至矩营,矩谓肇曰:“默是刘公所授,公家之事,知无不为。”遂邀肇为声援,肇许之。诵潜遣轻舟济河,使勇士夜袭怀城,掩贼留营,又大破之。默遂率其属归于矩。后刘聪遣从弟畅步骑三万讨矩,屯于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卒至,矩未暇为备,遣使奉牛酒诈降于畅,潜匿精勇,见其老弱。畅不以为虞,大飨渠帅,人皆醉饱。矩谋夜袭之,兵士以贼众,皆有惧色。乃使诵及督选杨璋等选勇敢千人,夜掩畅营,获铠马甚多,斩首数千级,畅仅以身免。

    矩所统将士有阴欲归勒者,矩知之而不能讨,乃率众南走,将归朝廷,众皆道亡,惟郭诵等百余人弃家送矩。至于鲁阳县,矩坠马卒,葬襄阳之岘山。

(选自《晋书·李矩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