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解答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教与学-课程同步讲练 第1章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查阅资料〕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设计〕如图1.3-1所示,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区域 | A区域 | B区域 |
处理 方法 | A区域用物质甲浸泡,B区域用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 |
实验结果 |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
①B区域起作用。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收集资料〕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荷叶上表皮有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A区域
的凸起刮去,B区域表面不作处理,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启示应用〕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根据图1.3-2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写出一条即可)。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blank#}1{#/blank#}。
⑶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blank#}2{#/blank#}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blank#}3{#/blank#}。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blank#}4{#/blank#}(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blank#}5{#/blank#}。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blank#}6{#/blank#}。
⑸结论:{#blank#}7{#/blank#}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blank#}8{#/blank#}的环境中生活。
⑹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blank#}9{#/blank#}。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材料 |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
环境条件 | 阴暗、低温 |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
处理方法 |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
(1)叶是植物的{#blank#}1{#/blank#}器官,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blank#}2{#/blank#};
②环境条件应该重新设置为{#blank#}3{#/blank#};
(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无影响,则预期的实验现象是{#blank#}4{#/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