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卖水果的大叔

①很多时候,我是宅一族。因为懒得下楼,我可以忍受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所以,如果知道学校大门口有一个固定的卖水果的大叔,也是在大学一年级将近结束,“大叔水果”的口碑传起来的时候。

②大叔中年年纪,个头挺高,普通话说得不好,但努力说好的样子让每一个与他讲话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大叔每天都是下午天快黑的时候,脚蹬着小板车过来,在学校门口右方不到百米的树旁停下,下了车揭开后板车的篷布就开始卖水果,从来不吆喝。没人的时候他不说话,站着看水果或者行人,过来人了就给拿方便袋,价钱上没有商量,到最后总会附带送小橘子、小枣子。因为价格卖得划算,不愿再去附近超市,就连学校里边并没有贵很多的水果店也开始少有人问津。

③大叔被打的消息传来,整个宿舍顿时义愤填膺了。人人网上开始了大范围地转发抵制学校水果店的活动,因为学校水果店的父子是“凶手”。他们因为大叔生意的干扰,怒火中烧,所以,父子两人联手傍晚出校门掀了大叔的摊子。听说,大叔的脸也被打伤了。我很久没有出去,听说大叔有几天没来出摊。那些出去想为大叔主持正义的人一连几天都扑了空。一个多星期后,我大半夜地送朋友出门从外面赶回学校,昏黄的灯光下,大叔一个人站着,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离学校远了三四百米。出校门,不仔细找,是看不到大叔水果摊的。

④时间已晚,不马上赶回宿舍就要被记晚归了,可不知道是什么力量的驱使,我还是跑到了大叔摊前,要买香蕉。大叔说:“姑娘,香蕉已经卖完了,要不,你明天出来?”我说:“行。”然后转身跑远了。

⑤我其实很想问问大叔,你好了吗?很想问问大叔,最近生意好吗?很想问问大叔,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生活?

⑥可是,我走近大叔,忽然就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问的问题了。每天不变地出现在那里,他已经在回答我:生活,就是这样子,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

(1)、卖水果的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第⑤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从卖水果的大叔身上,作者学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九十二年图书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1.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平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最富的时刻

【美】约翰·格立克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事实上,我们是很穷的。我母亲常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几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晚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当扩音器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我几次想跳上那辆彩车,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让我清静清静!”

       我回到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到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一张彩票的角落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凯特立克,爸爸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我讲了。

       当初父亲对凯特立克说,买彩票的时候可以帮他买一张,凯特立克同意了,过后也没再问这件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   

       可凯特立克是个百万富翁,拥有十几辆汽车,他不会计较这辆中彩汽车的。“汽车应该归我爸爸!”我激动地说。

       “你爸爸知道该怎么做的。”母亲平静地说。

       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拔电话,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到我们这儿,把别克汽车开走了,他们送给我父亲一盒雪茄。

       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父亲

    ①“嘭”,又是一声,地上顿时晶灿灿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碎玻璃碴子好像无数只眼睛惊恐地望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②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③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那里碎玻璃碴子已经堆积得像个小山。

    ④两年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都好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吴亮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早晨,就在那个早晨,当他和工友们一起下到井下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他只觉得眼睛一热,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的事了。

    ⑤这次煤窑瓦斯爆炸事件夺去了整整77条矿工的生命,同村出来打工的伙计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但眼睛却失明了。吴亮拿着矿上补偿的5万块钱回到了老家,可不出一年,为治眼病便花了个精光。家里一贫如洗,再也没有了换眼角膜的费用。除非能找到免费的角膜,否则,吴亮将从此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一生。

    ⑥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

    ⑦然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父亲在久久地站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脸上现出了笑容,像夜行的人突然发现面前点亮了一盏灯,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父亲再次看了一眼吴亮,然后慢慢转过身,坚定地走出屋子。

    ⑧天黑了,父亲像蒸发了似的不见了。吴亮跌跌撞撞满村子里找爹,可谁也没有爹的消息。吴亮恨啊,自己从小没了娘,现在在他最需要爹的时候爹却抛弃他走了。吴亮不吃不喝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心里焦躁不安。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当着爹的面摔杯子砸碗,不该对爹大吼大叫,不该……可这一切都晚了。

    ⑨吴亮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是县医院来的大夫让他去做眼科手术。吴亮不相信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可大夫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真的,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献的眼角膜,而且告诉他,等他的眼睛复明了,那个人会主动来见他。

    ⑩吴亮当天就做了手术。蒙着纱布的吴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刻揭开纱布,第一眼看到捐献眼角膜的那个人。昊亮在心里想象着,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该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他要感谢他,他要和他握手,告诉他,自己今后甘愿一辈子为他做牛做马。

    ⑪盼望着盼望着,揭开纱布的日子终于到了。吴亮的心里太激动了,当医生告诉他可以睁开眼了,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他慢慢地睁开眼,早早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

    ⑫“扑通”一声,吴亮重重地跪倒在地。散发着药水的病房里久久回荡着一个男子“呜呜”的哭泣声。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无限的舞台

朱宏

①王照伦正在看一份报纸,杯子里的茶只喝了一半。这时候窗外有一个人影闪过,他立刻折上报纸追出了蛋糕店,顺手把报纸丢进了垃圾桶。

②他跟着目标,走过了两个路口,直到那个人进入了一个小区。跟了这么久对方都没有发现自己,王照伦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不禁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来。身上的劲儿一松,他就变成了另一个人,随意地甩着手走开了。这个人才是他自己。

③回到那间他租住的房子,他胡乱用了晚餐,戴上无腿金丝边眼镜,开始在笔记簿上认真地写公式。写完公式,他摇了摇并不存在的电话摇把,另一只手把并不存在的“听筒”放到耳边。他对着“听筒”说:“老师,我已经算出了关键数据。是的,我这就送过去。”他挂了“电话”,并没有出门,而是坐在床上又松了一口气。

④王照伦是个“八线”演员,但是已经很久没有人找他演戏了。今天他过了一把戏瘾,在蛋糕店里演,在街上演,在自己的出租屋也演。当然,这都是自娱自乐,算是磨炼演技吧。

⑤第二天上午,他接到了一个选角导演的电话,问他:“有一个儿子的角色,你演不演?”都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他当即就答应了。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次并不是在摄影棚里表演,而是在医院里演,按月结算。看在报酬可观的份上,王照伦咬咬牙答应了。

⑥他问选角导演:“有剧本吗?”选角导演只是给他大概介绍了一下角色背景,然后告诉他:“剩下的就全靠你即兴表演了。”

⑦在这个约定的日子,王照伦拉着拉杆箱推开了病房门,一副风尘仆仆刚下飞机的样子。看到37号床上虚弱不堪的“母亲”,他的眼圈马上就红了。他丢下拉杆箱,跑到床前握住老母亲的手:“妈,我回来了,您好些了吗?”

⑧“你是……崽崽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妈这就给你下面去。”

⑨冒牌的患患叫妈妈别忙了,多和他说说话。

⑩老人癌症晚期并伴有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家人的关怀。儿子“崽崽”是她唯一的亲人,却因为特殊情况困在大洋彼岸回不来,所以才通过关系找到了那个选角导演。于是长相与其相似的王照伦就成了“患患”的替身。

⑪这一个月里,王照伦尽心尽责地扮演着崽崽,连喂饭喂水、端屎端尿的戏份儿都是真实上演。他忽然醒过味儿来:我这不就是个高级护工吗!于是他给选角导演打电话辞职。选角导演为难地告诉他,辞职可以,但是介绍这单生意的中介跑路了,工资只能等抓到中介再说。

⑫王照伦不敢冲选角导演发火,本着演员的职业操守,他到病房里上演了一出要立即赶回大洋彼岸的戏码,以母子告别的方式做了个结尾。

⑬许是为了给王照伦一点儿找补吧,选角导演给他安排了个新角色。巧合的是,他还是演一个儿子,抱着故去的母亲哭得感天动地。导演抹了一把眼角的泪问选角导演:“这宝贝你搁哪儿找的,太专业了。”

⑭王照伦补了妆,等候拍下一场,这是导演临时加的戏。候场的时候,王照伦不由得想起了37号床的“母亲”。有一个星期漫去了,她怎么样了呢?如果她要找患患了该怎么办?

⑮王照伦决定再去看望老太太一次。

⑯在护士站,护士跟“患患”说:“你可算回来了,你母亲情况不好,已经昏迷了。”“崽患”蹑手蹑脚地走进病房,在“母亲”床边的凳子上坐下,握住了她的手,轻声唤道:“妈,我是崽崽,我回来了,不走了……”

⑰王照伦感觉手里那只像枯叶一样的手轻轻地握了一握。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好再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拍着南瓜给我看:“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晚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卷着边儿,在瓷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里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裹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痛。我说:“给你吹一吹吧,再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都没觉得。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活动二 小人物的爱国之光——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孤 岛》 何君华

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    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 还有最后一个哨所, 最后一个边防连队, 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 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 听队长这么说, 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 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 但好歹有了盼头, 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 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 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    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④ 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 当真只有一个人, 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 一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 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下车,    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    跟我们一一握手,    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    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 目下正是盛夏, 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 原来, 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 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人来哨所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 我们问: “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 说: “能不寂寞吗?寂寞, 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左右”, 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 边防哨所就成了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 但也不能断炊呀。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 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 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 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⑪“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⑫原来呀, 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这里的鸡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非但不躲避, 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 一只老鹰俯冲而下, 群鸡一跃而起, 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 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⑬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⑭“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 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 因此上级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 我就不寂寞了。”

⑮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 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 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⑯我们连忙站起身来, 一个个挺胸抬头, 清喉润嗓, 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 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⑰演出正式开始, 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 有人合唱, 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聚精会神, 没有人懈怠, 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 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撒……”

⑱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 娜仁花也流泪了, 我们也都流泪了。

⑲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 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 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 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9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