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相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舟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

家无井而出溉                               国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公大笑乐”一方面是笑谢朗回答过于草率,一方面对谢道韫的回答表示满意。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C、【乙】文中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并得一人的事情。 D、【乙】文叙事简洁、层次清楚,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的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情况。
(4)、【乙】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请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的背影   张秀超
①父亲在我尚没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就离我而去,已经20年了。
②父亲走后的多年里,我在生活的海里沉浮飘荡,他不怎么入我的梦,昨日夜里,我忽然见到了他。父亲身穿青袄,坐在地头的榆树下,口中叼着烟袋,我似乎知道他已是隔世之人,问他:“你还好吗?”
③“我在那边还种地。”说罢,转头向田里走去,留给我的是若有若无、缥缥缈缈的影子。
④我撵他,可腿迈不开步子,叫他,却喊不出声。在惊悸中醒来,秋夜正浓,半轮月儿在天,四边一片寂静。我不能再入睡了。
⑤悄声走进书房,默然地坐在书桌前,耳边还想着那句话:我在那边还种地。我的眼里流出泪来,父亲生前的影像便浮现在眼前。
⑥那年,父亲近60岁了,又患了肝病,他骨瘦如柴,虚弱无力。那时,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了,只有刚结婚的小哥同我和父母一起,小哥的媳妇看到父母年老又有病,不能做活,我又读书,觉得同我们一起过是吃亏的,故此,对供我上学是颇不情愿的。父亲为了证明我们仨人不全是吃闲饭的,就硬撑着下地。
⑦那年秋天收土豆,嫂子说忙不过来,执意要我回家收秋,我不敢违拗,只好请假回去,我怕落的功课太多,做活的间隙,看几眼书,哥嫂不愿意了,怨我的心事不在做活上,有气的哥哥抡起鞭子使劲地打那头拉犁的年迈老牛,眼看鞭子就要落到我的身上。父亲脸色青黄,大口喘着气,他从哥哥的手中拿过鞭子,扶着犁向着地的那头走去,父亲被犁杖带着踉踉跄跄往前跑。瘦削的父亲跑了两垄,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此后许久起不了床。
⑧深秋的时候,学校放了几天假,让我们回去拿换季的衣服和准备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⑨回到家,我的眼里涌动着泪水,我说:“我不想读书了,你也别再受这累了。”
⑩“不算啥,只要我能动,就能供你。”他又说:“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你那么爱读书,学得又好,咋也得把书念下去!”
⑪这次上学走的时候,我难以启齿地告诉父亲,学校要交冬天烧炉子的柴火,交钱也行。父亲说,不犯愁,过几天送柴去。初冬一天的下午,父亲来了,他赶着牛车,拉了一车的柴火。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一捆捆从山上扛回来的,他没力气,每次只能背两小捆。老师看父亲吃力的样子,招呼一些男同学,帮助我把车卸了,父亲蹲在墙角,灰黄的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⑫卸完车,父亲让我跟他到镇上去一趟。他送柴火,也把那些草穗拉来了。
⑬到镇上的货站,卖了草穗。我看父亲脸色已冻得发白了,我说去吃碗馄饨,暖暖身子吧。父亲说不用,一会儿就到家了,他把卖草穗的18元钱全给了我,又从青棉袄里襟的小兜子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21元钱,他叮嘱我一定要拿好,并告诉我这钱是悄悄地给我攒下的,不要跟别人说。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
⑭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
⑮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⑯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我那时总觉得,当时的父亲就如淋在深秋田野里的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而我就像十月的小阳春里,不合时令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父亲临近生命的大限,而我这颗渴望开花结果的小花,要生存下去,在没有父亲这座山的护佑下,景况该是何等的艰难!
⑱父亲死后不久,我的书就没有办法念下去了,我被命运沉入生活的海中,上下漂浮,受尽了风霜浪打,可在漫长的求索旅途上,眼前总有个影子,耳边总有个声音对我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这影子这声音使我在任何艰难的境遇下,永不言弃,百折不挠,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远行。
⑲生活不辜负我,我终于实现了用文字铸造事业的梦想。
⑳今天,父亲入梦,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阅读下面诸子篇章,完成后面任务。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诺》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中的《北冥有鱼》)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中的《虽有嘉肴》)

【丙】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①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悴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②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墨子》

[注]①倅:通“猝”,一下子。②并:兼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