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城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父亲的脊梁
欧阳杏蓬
①家里有多少根扁担,父亲就用过多少根扁担。
②父亲的扁担,是后山上长的柞木做的。
③农闲时节——也就是立冬以后,天冷了下来,天空乌青,风如利爪,把枫叶、乌柏叶、柿树叶、苦楝树叶掉了,树枝精钢一样兀立在头顶上,宁可呜呜,也不轻易摇动。吊柏、桂子、蜡叶沉郁得萧索,却十分稳当。檐头风抽取着时间,阳光由苍黄逐渐淡白。父亲从楼板上抽下烘干了的柞木条,用稻草刷去木条上的落灰积尘,开始用菜刀砍削木条两头。菜刀磨得锋利,但力道不好把握,像挖土,轻一锄头,重一锄头,在柞木条上砍出一路的坑坑洼洼。这些先不管,把柞木条修成了扁担的形状,再到门前吊柏树下的垃圾堆里翻捡,找出半只瓷碗,用菜刀背轻轻一磕,磕成两指大的碎片,挑一片趁手的瓷片当刮刀,把柞木条上粗糙的条纹、隆起的小疙瘩、菜刀用力不均砍出的沟槽刮平。这是个力气活——力气都汇聚在握着瓷片的三个指头上。父亲抽烟歇息的当儿,我也挑一片瓷片,帮他刮扁担,一用力,瓷片走偏,在扁担上刮出一道沟。掌握了力道,上下滑溜,不过五回,手指、肩头都酸了。
④父亲从杂物柜里翻出锥子——也是自制的物件,把长铁钉钉入油茶树做的手柄,用斧头砍去长铁钉的钉帽,磨尖,就是锥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在扁担两头三分处用瓷片画个记号,握着锥子各钻一个孔,把寸长的竹签钉进去,成了爪,扁担就制成了。
⑤“扁担无爪,两头刷。”这是我们村里自制的谚语,意思是没有准备,做不成事,村里自制的谚语还有“捞鱼打铳,两头空”,意思是一只手只能抓一条鱼,一次只能办一件事。
⑥扁担制好,就搁在门杳晃里。门杳晃,不仅有扁担,还有钎担、竹扒。用的最多的,是扁担。
⑦扁担挑担之外,还可以做尺度,比如说分土,用扁担量一下。还可以做武器,村里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两扁担砍死你”。盖因扁担离人最近,在门杳晃里,遇到事,出门就可以抓起扁担,扁担在肩上;卸下担子,扁担握在手里就可以横扫千军。然而,扁担的主要功能仍是挑担,水桶、箩筐、尿桶、奋棋、犁耙,没有一根扁担搞不定的事。
⑧父亲挑担的样子并不好看,他有点驼背,身子也单小——我母亲经常输他“单单小小一夹菜”,走路也不快,是担子太重,也是他养成了习惯——走得快就容易把桶里筐里的东西荡出去,作践了东西,也浪费了力气。每每看到父亲挑着担子在村道、田埂、土埂、河坡上行进,扁担忽而在左肩,扁担忽而在右肩,都稳稳的。一年一年,我都觉得父亲成了一根扁担,钝、结实、耐熬,挑起了生活。
⑨当有一天,看到父亲出门,拄着一根扁担的时候,乡村还是乡村,大地还是大地,田园还是田园,父亲已经不是当年的父亲。
⑩他的那一片山河已经从肩头卸下了。
⑪他的乡村成了他的伙伴。
⑫那一根汗渍濡染浸泡过的扁担,成了他的脊梁。
⑬父亲用过的扁担,柞木的、黄杨的、杉木的,滑溜光亮,支撑起的,是他平凡的一生。
(选自诗文网《父亲和父亲的爱》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扁担制作的流程图。
①,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