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⑴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blank#}1{#/blank#} (填写化学式)。
⑵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这一过程属于{#blank#}2{#/blank#}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blank#}3{#/blank#} 。
⑶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lank#}4{#/blank#}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⑷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其危害极大。某科技工作者经测定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酸雨的pH | 3.58 | 4.59 | 4.86 |
小麦减产(%) | 10 | 5 | 3 |
①根据数据判断,酸雨的酸性越{#blank#}5{#/blank#} (填“强”或“弱“),小麦减产幅度越{#blank#}6{#/blank#} (填”“大”或“小”)。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7{#/blank#} 。
⑸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lank#}8{#/blank#}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在实验中,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应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否则会使结果{#blank#}1{#/blank#}(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改进】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简单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用改进的装置进行实验,除了可以避免产生【实验回顾】中所说的误差外,你认为还具有的优点有{#blank#}2{#/blank#}(填一点即可)。
经实验,同学们发现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未消耗完;……
【实验与结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用过量的红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
由此可知,你认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的原因是{#blank#}3{#/blank#}。
【拓展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从实验结果来分析,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blank#}4{#/blank#}。
【拓展探究2】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 实验后的体积 | |
集气瓶内空气 | 烧杯内蒸馏水 |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
131 mL | 90.0 mL | 63.6 mL |
根据实验中8分钟就可以得出的数据分析推测,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blank#}5{#/blank#}。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blank#}6{#/blank#}。(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氯化钠和蒸馏水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blank#}7{#/blank#}。(提示:铜锈蚀时,当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体积相等时,反应才能恰好完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