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解答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题(到第3章)
(1)三星堆遗址发掘区文物保护人员及时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和保护。下列措施中不宜用于保存金属文物的是{#blank#}1{#/blank#}。
A.定期用湿布擦拭文物 B.金属文物储存在干燥环境中
C.在金属文物表面涂抹保护物质 D.提醒观众不能用手触摸文物
(2)锡是我国古代“五金”之一,古人的炼锡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blank#}2{#/blank#}。
(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青铜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0.0g)。
烧杯+盐酸 | 青铜样品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 |
甲 | 120.0g | 80.0g | 199.8g |
乙 | 120.0g | 100.0g | 219.8g |
丙 | 130.0g | 80.0g | 209.8g |
注:
请计算:①青铜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blank#}3{#/blank#}
②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lank#}4{#/blank#}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blank#}1{#/blank#}。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金属M{#blank#}2{#/blank#}(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min)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⑴实验①②对比说明{#blank#}3{#/blank#}。
⑵若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blank#}4{#/blank#}。学习小组由此得出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的部分因素。
熔点 | 沸点 | 热稳定性 | 其他 |
101℃~102℃ | 150℃~160℃(升华) | 100.1℃分解出来,175℃分解成CO2、CO、H2O。 | 与 Ca(OH)2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