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苏辙

    ㅤㅤ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ㅤㅤ江之南武昌诸山,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萧然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子瞻策载酒,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扫叶席草,酌酒相劳。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ㅤㅤ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ㅤㅤ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释义

子瞻策载酒

词类活用法:之者谁

及其既

成语联想法:学而不

而姑

课内迁移法:之酒也

萧然

词典解释:A极;B消失;C隔绝;D独特。

(填选项)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伛偻提携”“非丝非竹”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也”字表陈述,使文章舒缓自如。 D、“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断句准确。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4)、甲文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第二年所作,乙文记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谪的生活。遭受贬谪,欧阳修和苏轼都在人生的至暗时刻积极找寻自己人生中的光,请你联系材料谈一谈他们各自的“光”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兼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