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近代探索】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仁人义士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阶段,从教育层面开始,切实变革封建社会的晦暗现象……引进西方科目及科学,光绪皇帝准许创办京师大学堂……除此之外,由于变法提倡者坚定“文化革新”,使各类文化社团、报社等组织兴起,运用文化传播思想,传扬西方思想与文化,使当时我国思想发生改变。

——摘编自李志英《戊戌变法后中国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这场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政治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摘编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在教育层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并归纳“文化革新”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归纳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从中国近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中吸取到什么教训,并说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举一反三
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在历史上几乎承包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激烈和重要的海战。三十人中,十三人成为近代中国第国一批官派赴英海军留学生,肩负中国“亘古未有之变局”中的海防建设重任。

材料二   邹容早年大事记

1897年,蔑视旧学,向往维新变法。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

1902年,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

1903年,写完了《革命军》一书。书中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材料三   《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材料四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需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实现中国梦,重要的改革尝试】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实现中国梦,伟大的革命尝试】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实现中国梦,需脱胎换骨的思想】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