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封丘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圈在心中的狼

游睿

    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

    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锃亮,削铁如泥。有刀在手,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只是挥手之间的事情。

    男人曾经就被4大1小5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4匹大狼瞬间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去。小狼哀嚎一声立刻跑开,却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

    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这后患早迟会找他报仇。

    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却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

    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一只耳朵的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

    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

    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

    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

    “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

    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

    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

    儿子渐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就翻进羊圈和它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特别温暖。

    只是一想到总可能有一匹狼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冷却。有了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

    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

    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违愿,儿子的成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

    男人牵儿子拉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是儿子却总是心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诱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却挣扎不已。儿子哭着说: “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男人第一次打儿子。

    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

    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它正怒视着男人。

    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不知去向。男人却感到恐惧,他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

    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喂羊。

    “作业做了吗?”男人问。

    儿子摇摇头。

    “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

    儿子依旧摇摇头。

    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了,一点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

    “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

    “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

    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读,还是不读?”

    “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

    “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活生生的山羊立刻一分为二。喷薄而出的鲜血溅了他一身。

    哭声嘎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尿液也顺着裤腿流了出来。他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

    “站住!”男人喝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往回跑来。

    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

    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龇着牙,眼里一片血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三段猎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的情节,不仅表明猎人技艺高超,也充分展现其性格中的残忍;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采用设置悬念,一悬到底的办法展开故事。在小说的高潮部分,猎人一直警惕的独耳狼真的出现了——“正怒视着男人”,它的到来是警告。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塑造了猎人的形象,儿子的柔弱温顺成为猎人性格改变的契机,而这也成为父子矛盾的爆发点。 D、整篇小说脉络清楚,情节紧凑而又张弛有度,情节前后呼应;特别是一些细节如“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细腻精准地刻画了人物心理和性格。 E、儿子不读书,这让猎人愤而杀羊,实际上是猎人想借此给儿子当头棒喝,是为了告诫和警醒。
(2)、请结合小说,分析标题“圈在心中的狼”的妙处。
(3)、小说中“羊”和“狼”既是性格的象征,也是生活理念的象征,请结合父子形象,谈谈你的理解,并谈谈对你现实生活的启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日  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也干过。干不成。”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他爸是个硬熊。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他说。

    “弓硬断弦。人硬了……没好下场。”她说。

    “这话倒对。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硬熊——”

    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

    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河岸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

    应办了几件公务,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

    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

    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男人呢?

    “那位硬熊呢?”“没来。”

    我问:“咋咧?出什么事了?”

    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女儿考试没考好。”

    “就为这事?”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

    “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偏偏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

    “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捞石头做啥!我还捞这石头做啥……”

    “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我说。

    “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

    “他来了!天哪!他自个儿来了——”

    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

    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来。

    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

    他对我淡淡地笑笑。

    他开始支撑罗网。

    “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她说。

    “挖一担算一担嘛。”他说。

    许久,他都不说话。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

    许久,他直起腰来,平静地说:“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喀!”

    我的心里猛然一颤。

    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

    我的眼睛模糊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嗳,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阻隔在我们之间的一些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大杯地喝着。在这种情景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太煞风景?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一步步激励着我走到今天。”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钱,供我们兄妹上学。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颗草莓苗。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葛亚楼说。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的阳台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果树的歌

叶辛

    1992年,黄果树兴致勃勃地要像其他全国著名的景点一样,准备“申遗”了,而且还把考察组请了来,结果事与愿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对黄果树考察之后,留下了一段评语:黄果树是亚洲最有影响的大瀑布,但同时人工痕迹太重,生态环境太差,建议暂缓申报“世界遗产”。

    人家说的是大实话,黄果树得反省了。

    半边街是最大的软肋。黄果树大瀑布飞溅弥漫的水珠、水沫和雾露,使得它的一侧山坡,终日笼罩在朦朦胧胧的湿重雾气之中,以至这半边山坡上的植物一年四季绿茵茵、鲜亮亮的,看上去十分诱人,亦成了黄果树的一景。相反,面对着大瀑布的这半边山坡,既不会受到弥散而来的水雾水气的影响,更是眺望黄果树瀑布的最佳位置之一。老乡们就来这里摆摊设点,出售米粉、面条、包子、李子和各式的乡间小吃,特别是1982年,黄果树正式设立景区,修建了旅游观赏小道、公共厕所、宾馆设施,收取两角钱一张的门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老乡们干脆就在这一最佳观瀑点修建起一个个饭馆、面铺、旅舍、茶馆、摄影点,逐渐形成了一条街。由于所有的建筑都修在这半边,人们自然而然把这条喧嚣、热闹、零乱、嘈杂、卫生条件也差的街,称作半边街。

    冷静下来想想,人家也是在为黄果树大瀑布着想,因为按规定,每处景点只能中报一次,若被“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21个常务理事国否定,便永远不能再中报了。

    今年盛夏时节,我再次陪友人游览黄果树。那天阳光灿烂,黄果树的绿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片片叶子都泛着亮光,我们顺着游览黄果树的最佳线路,从陡坡塘瀑布这里往下行。

    这条线路,当年是五尺宽的古驿道。那年春天,徐霞客就是沿着这条古驿道,循声看见了陡坡塘瀑布景观的。他的原话是“瀑声震天,十里相闻”。这样的古驿道不常见了,景区把它们保护了起来,另外为游人们修了木质的栈道。

    没有人想得到,这里曾是小摊林立的“半边街”。

    沿着栈道漫步而行,白水河坦荡宽阔的流水逐渐收窄,水势悄然地形成一股丰盈膨胀的急流,湍急起来,迅捷起来,往前奔腾而泻。

    凝神观赏,游客不难发现,黄果树大瀑布的壮观气势,就是从这里逐渐蓄积起来的。

    几十年里,我游览过几十次黄果树,阴雨天到过黄果树,大冬天到过黄果树,白天来过黄果树,夜间看过黄果树,春秋天游过黄果树,大雨天赏过黄果树如洪如涛的暴怒模样,黄昏时分走近过大瀑布,清晨散步时远眺过黄果树。我时常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说,观赏大瀑布,有多个角度,可以自上而下俯视,也可以自下而上仰望,更可以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大瀑布的风貌和神采。今天修筑的这一条游客栈道,就是顺着古时驿道的走势,为所有客人提供多滩观赏、感悟大瀑布的移动场所。

    在挨近观赏黄果树大瀑布之前,有一座哥特式的石砌尖顶小教堂,建成于1898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不可不看。前面我多次提及的半边街,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必经之路,抗战中美军的运输兵到达黄果树之后,必须在这里休整。一是观赏黄果树大瀑布放松心情;二是进小教堂做心灵的洗礼;三是再往前走就要过“二十四道拐”的险峻地势了,那可是日军飞机重点轰炸的地方,得确认安全、道路畅通才能前行。栈道旁建有美军抗战浮雕,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

    让我惊喜不绝的是,来到黄果树大瀑布跟前,自上而下俯视,我看到了七色彩虹,在犀牛潭山涧之间迎着雪浪般的瀑布飞涛而横跨,一道一道又一道,竟然是整整三条!

    游客们雀跃欢呼,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摄影机拍摄留念,要留下这一珍贵的瞬间

    我也笑了。

    是啊,几十次来过黄果树,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三条彩虹为大瀑布系上锦带。

    回到上海以后,细细回味,仍然意犹未尽,遂欣然写下了这一篇《黄果树的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节选自鲁迅《祝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