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
【材料一】
①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
②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①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②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③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④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材料一:请教老师的价值
①清代散文家刘开在其名篇《问说》中开宗明义:“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强调“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勤学与好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②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和不懂之处,只有勤于求教,才能疑惑顿开、不断精进。反之,不懂却不好问,问题日积月累,越学越糊涂,厌学情绪日益增长,甚至学业都难以为继。
③学生及时请教老师,把在课堂上没能消化的知识点搞明白、弄清楚,同时也算是给老师提个醒,比如某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下次上课再强化,多讲解一遍。这无形中协助老师提高了讲课效果,最终受益的仍是学生自己。
④请教老师的过程也是难得的师生一对一交流互动的机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从而摸清你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指导你如何弥补弱项,巩固强项。从此你听课、做作业、复习都目标明确,也更善于思考了。另外,在一问一答之间,师生关系也拉近了。渐渐地,交流内容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问题,而是拓展至其他话题——聊聊业余爱好、说说成长中的烦恼、谈谈未来规划等,老师除了在学校里讲课,还可成为你难能可贵的师长和益友。
(节选自《学霸的自我养成》)
材料二:
学生类型 | 表现 | 心态调整的方法 |
1 | 众目睽睽下追问老师,怕同学笑话。 | 没听懂老师所讲却憋着不问,才是真傻;为了面子不懂装懂,不仅是虚荣,更是愚蠢。若的确腼腆羞涩,不妨单独去老师办公室请教。 |
2 | 成绩平平,老师不怎么关注,担心蒙圈,自己无趣。 | 请教老师是所有学生的权利,为学生指点迷津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绝非只愿意倾听尖子生的问询;老师们都喜欢勤于动脑和好问的学生。无论他或她是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常,是成绩名列前茅还是籍籍无名,对于成绩不好却有上进心的学生的求问,老师更会耐心问答,解释得更详细,并发自内心地给予鼓励。 |
3 | 担心自己的问题很“傻白甜”,惹老师不屑或被看低。 | 物理老师上课刚讲了浮力的概念,下课铃一响,你就跑上前去问老师什么是浮力,这就是“傻白甜”的问题。对此,老师的回答肯定是:上课没好好听讲,自己复习,实在不懂再来问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反躬自问,是不是没认真听讲?如果是,那就怪不得老师不耐烦了。好问和善问的前提永远是勤学,这是解决“傻白甜”问题的根本。 |
4 | 不喜欢任课老师,有问题宁愿问同学,也不请教老师。 | 这种想法十分孩子气。老师也是凡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众口难调,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作为学生应当始终铭记自己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知识和技能。那么学生就只管从老师那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大多数老师都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兢兢业业地奋斗在教学一线,倾尽心力培养学生。所以,甩掉任性和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以学业为重,有不懂之处就大大方方地请教老师,你可能会发现:他或她其实还是蛮可爱的嘛!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