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统一测试(一模)物理试卷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阿秒(as)是一个极短的时间单位,。阿秒光脉冲是一种发光持续时间在as量级的光脉冲,它相当于一个足够快的“快门”,帮助人们“拍摄”高速运动的电子,从而“打开电子世界的大门”。产生阿秒光脉冲的模型是:用强激光照射某些气体,由于激光的电场是交变电场,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和原子内部的库仑场的强度相当时,电子就可能“电离”成为自由电子;电离后的自由电子在激光电场作用下“加速”;当激光的电场反向后,一些电子就有可能飞到被电离的原子附近并与其“复合”回到基态,同时释放出一个高能光子,其频率为入射强激光频率的整数倍,称为高次谐波光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大量原子辐射出高次谐波叠加形成脉冲宽度为阿秒量级的光脉冲。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阿秒的时间内,光前进的距离约为0.3mm B、电子复合时释放的光子能量等于电子在激光场中加速时获得的能量 C、电子的“电离”“加速”和“复合”将周期性地发生,时间间隔与激光电场的周期有关 D、强激光光子能量是高次谐波光子能量的整数倍
举一反三
天文学家范·艾伦发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存在着一个辐射带包裹着地球,这一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它是由于地球磁场捕获了大量带电粒子而形成,分为内层和外层,如图1所示。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区域磁场强,其他区域磁场弱,当宇宙射线进入地磁场后会使带电粒子沿磁感线做螺线运动,遇到强磁场区域被反射回来,在地磁两极间来回“弹跳”,被“捕获”在地磁场中。不过还是有一些宇宙射线粒子可以“溜进”地球大气层,它们和空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辐射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和氧,波长557.7nm的绿色和630nm附近的红色极光主要由氧原子发出,波长高于640nm的红色极光由氮气分子发出。(计算时普朗克常量取 , 真空中光速c取

(1)a.求放出一个波长为630nm的红色光子时,氧原子的能量变化(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

b.请说明带电粒子和空气分子碰撞产生辐射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图2所示的是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具有轴对称性的非均匀磁场中做螺线运动的示意图,若将粒子沿轴线方向的分速度用表示,与之垂直的平面内的分速度用表示。

a.某时刻带电粒子的 , 所在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果将粒子从此刻起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时间内,所到达区域的磁场按匀强磁场(方向沿轴线)进行估算,求粒子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沿轴线前进的距离(螺距)d;

b.实际上带电粒子的半径和螺距都会不断变化,已知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运动的同时,在垂直平面内的速度会变大,在此已知的基础上请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螺旋前进时,分速度会减小到零,并继而沿反方向前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