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B卷)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了“起兴”的手法。 B、古人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可以为“垂髫”、“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耄耋”。 C、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后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外到内、从主到次等。比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D、“滕子京谪守巴陵都”的“谪”和“迁客骚人”的“迁”都是被贬官、降职的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 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周 庄 的 桥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围绕全镇有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和30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4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5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多少脚步从桥上走过,富安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这幅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所属的画廊展出。当年11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阅读《物勒工名》一文,回答各题。

物勒工名

庄华峰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国最平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平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造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均发现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平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比如南京明城墙作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一块黄州府薪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淡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勒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原文有删改)

阅读理解

创造,在人工智能的挑战下

①“我在太空舱中醒来。一个声音叫道:你在这里干什么?我抬起头,看见一个巨大的浑身透明的身影,正站在我的头顶上方。我知道这只是幻觉。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可能有另外一个人……”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个名为“AI科幻世界”的人工智能程序。输入写作风格、故事背景、角色列表等关键要素后,这个程序便可以自动生成文本。这款由科研院所开发的“AI科幻世界”,与十几位科幻作家一道发起《共生纪》实验写作项目,宣布将以人机合作的形式创作科幻小说。

②相较于5年前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写诗并且出版原创诗集,这一次“AI科幻世界”试水小说创作,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生成、深度学习等方面接受更大的挑战。诗歌语言向来模糊、多义,自由度和读者理解包容度都比较大,“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能够“以假乱真”被读者接受,多多少少得益于这种自由度和包容度。而小说作为一种更通俗的文体,往往有语言清晰、逻辑顺畅、叙述合理的内在要求,除非更“老道”的人工智能,否则很难胜任。

③我们曾经习惯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担心将来有一天自己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就选择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吧!现在看来,人工智能已经不甘于被关在“创造性”的门外了。从画画到编曲,从写诗到写小说,不断进阶的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接连进行尝试。世界上第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肖像画拍卖出40万美元的天价,与同场拍卖的艺术大师作品价格不相上下。但更多尝试无意也无力和人类创作一争高下,而是在辅助创作、人机交互协作层面持续发力,以丰富文艺创作的手段方法,带动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

④未来已来。在阿尔法人工智能战胜世界围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没有被围棋界视作洪水猛兽,相反,现在很多职业棋手都采用人工智能作为陪练工具,人工智能最终服务的还是人类“智能”。与之相似,人工智能在文艺创造上的不断突破,反过来也促使我们更好地正视人类的创造力。真正有内在动力与激情的创造,真正以人的全部情感碰撞才写出来的诗句,是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⑤一件优秀的人工智能作品的意义,不是让之前无数的人类作品变得黯然失色,相反,它让我们重新看清了其背后那些世代经典的真正价值。人类投注于创作中的爱与智慧、丰富的情感与充沛的精神、对生命的观照与超越生命之上的追求,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值得一代又一代创作者们接力精进。越是有人工智能的同行相伴,越要如此。创造永无止境,人工智能只会让人类对创造力的探求之路走得更深更远。

(选自《人民日报》,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