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对比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练习。

(一)桂花雨(节选)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①“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又是桂花飘香时(节选)

 那时的我,还是个稚嫩的孩子,整天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在田野里、小路上穿梭,而后山那一片桂花林,便是我们玩耍的乐园。每年秋天刚至,桂花们便会把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绽开,里面的小黄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香气袭人。我们在林子里闻着桂花香捉迷藏,过家家,好不快活。一阵秋风吹过,桂花树沙沙作响,许多小小的桂花便被抖落到了地上,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接住几朵美丽的桂花,仔细地观察着它,它是那样娇小可爱,令我着迷。

 每逢桂花飘香时,我总能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淡淡的鹅黄色,浓郁的香气,甜美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②我也曾品尝过杭州的特色桂花糕,虽说比外婆做得更细致,但我总觉得味道还是比不上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如今外婆也已经年近古稀,再没有精力为我亲手做桂花糕了,但我对桂花的特殊情感,却早已扎下了根。

(1)、秋天到,桂花香。选文(一)中的“”一词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传得非常远;选文(二)中的“”一词写出了桂花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2)、对比阅读两篇选文,梳理作者回忆的有关桂花的事,完成思维导图。

(3)、读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对这两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分别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杭州的特色桂花糕与外婆做的桂花糕进行对比。

B.这两句话突出杭州的桂花香味清淡、杭州的桂花糕做得不够细致。

C.句子①说明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认为杭州的桂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

D.句子②说明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中有浓浓的爱与亲情,这是其他桂花糕比不上的。

②下列诗句与这两句话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

A.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两篇选文借助桂花表达了相似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两篇选文的作者都远离故乡,去了杭州。有一天,选文(二)的作者收到了故乡亲人寄来的桂花糕,还有一封充满亲情的信件,信的内容会是什么呢?展开想象,根据提示将信补充完整。

漂泊在外的孩子:

 这是我们家乡的桂花糕,它的颜色是鹅黄色的,它的香气是,它的味道是。快来尝一尝吧,桂花糕里面有你童年的记忆,有,还有

时刻挂念你的乡亲们

2023年10月10日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留心生活,细致观察

 金秋十月,我们小学以“我是小小观察家”为主题,开展了生动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乐趣,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

[材料一]

实验准备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天天搜集了种植绿豆的相关资料,准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充足的水分和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植过程:

1.把生长豆芽的花盆、透气性好的棉布等器具、材料刷洗干净,尤其不能沾染油污。

2.把干绿豆放入水盆中浸泡一天,让绿豆吸足水分。

3.捞出绿豆,放入花盆中,把棉布淋湿,盖在上面。将花盆放在室内通风背光处。

4.经常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最适合绿豆芽生长。

5.每天早晚向花盆中各浇一次清水,水温25℃左右。浇水时要浇透,浇水后仍盖上湿棉布保湿。

[材料二]

 实验记录

时间

观察绿豆的变化(颜色、形状大小等)

第一天

绿豆是墨绿色的,表面十分光滑,圆的、硬硬的,像小石子一样

第二天

绿豆长胖了,解开了绿色的外套,露出了白色的肚皮

第三天

绿豆钻出了小嫩芽,白白的,最长的大约有一厘米了

第四天

小嫩芽长长了很多,有两三厘米长,豆子的裂缝中,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小叶子

第五天

叶子已经长出了茎,而且绿豆的顶端也露出了它那大大的“耳朵”,豆叶是嫩黄的

第六天

它们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最长的绿豆芽已经有约四厘米长了

第七天

越来越多的绿豆都成长起来了,密密的、绿绿的一大片,花盆显得非常拥挤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下面是同学们的追“星”之旅,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跟着电影去追“星”

【材料二】

致敬最闪耀的“星”

从扎根基层到治病救人、从海事研究到国防建设、从载人深潜到逐梦航天,他们在各个领域呕心沥血、艰苦钻研,点亮了时代的希望,无愧为国之脊梁!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科技工作者。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粘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诺贝尔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败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

【材料三】

我的追“星”档案

姓名:董存瑞

生平简介: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13岁当选儿童团长,15岁参加八路军并参加龙关、赤城战斗,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立下一次大功、二次小功,负伤不下火线。19岁那年在攻打隆化战斗中壮烈牺牲。

经典画面: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追“星”理由: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甘愿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深深鼓舞着我。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苏州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张主任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材料二】【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吃饭时,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金成  从我做起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时间,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教授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老师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先生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老师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不利于健康。

——孔教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