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科学9月素养监测试卷(1.1-2.4)
材料: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然后逐滴加入维生素C溶液,维生素C与蓝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溶液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发生反应),当溶液蓝色刚好褪去,说明碘与维生素C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步骤 | 设计要求 | ||
①将一定质量的橙子和青椒榨汁,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 | 处理实验材料 | ||
②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毫升0.5%的碘液和3滴0.6%的淀粉溶液。 | 分组设置 | ||
③在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橙汁和青椒汁,并充分振荡。 | 滴加药品 | ||
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蓝色恰好消失时所加的 ▲ , 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 观察和记录 |
序号 | 0.5%的碘液 | 0.6%的淀粉溶液 | 橙汁恒温露置时间/h | 蓝色消失需要橙汁滴数 |
① | 5mL | 3滴 | 0 | 15 |
② | 5mL | 3滴 | 2 | 21 |
③ | 5mL | 3滴 | 4 | 26 |
④ | 5mL | 3滴 | 6 | 29 |
分析表中的数据,请解释维生素C溶液恒温露置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维生素C溶液滴数越多的原因。
项目 | 水质 | 水量 | 水温 | 蛙卵数 | 孵出的蝌蚪数 |
甲组 | 河水 | 500毫升 | 22℃ | 300个 | 280只 |
乙组 | 蒸馏水 | 500毫升 | 10℃ | 300个 | 90只 |
材料一: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甲烷。1m3可燃冰可转化成约160m3常温常压下的甲烷气体和0.8m3的水,常温常压下,1m3甲烷气体完全燃烧可以释放3.6×107J的热量。
材料二: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
材料三:甲烷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下表为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百分比.
温室效应气体 |
温室效应指数 |
对地球温室效应贡献百分比 |
二氧化碳 |
1 |
55% |
甲烷 |
21 |
15% |
备注:温室效应指数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基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毎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问题。
组别 | 小鼠数量(只) | 饲喂方式 | 实验结果 | |
小肠绒毛状态 | 体重增长值(g/只) | |||
甲 | 30 | 每日饲喂______,8g/只,连续30天 | 数量多且排列整齐 | 7.1 |
乙 | 30 |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30天 | 数量少且排列散乱 | 1.2 |
丙 | 30 |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30天 | 基本消失 | ?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