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阅读理解

法布尔:其人其事

材料一:人物名片

姓名

法布尔

身份

昆虫学家

国籍

法国

美名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出生地

普罗旺斯省圣莱昂地区

主要作品

《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

出生年份

1823年

材料二:人物逸事

    当法布尔的研究遭到正统力量的责难时,他辩驳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探究的却是生!”

材料三:法布尔语录

①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路而已。

②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材料四:观点播报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法国]罗丹

②《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1)、下列关于法布尔的信息,材料一没有告诉我们的是(     )
A、他是法国人,昆虫学家 B、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C、他于1823年出生在法国普罗旺斯省圣莱昂地区,于1915年逝世 D、他的主要作品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
(2)、“《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昆虫记》是法布尔毕生的心血,也是他的代表作 B、法布尔与昆虫交朋友,走进它们的世界,以人性观察虫性 C、《昆虫记》里不仅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还有美好的思想和情趣 D、法布尔认为自己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面前的一小块路而已
(3)、阅读材料三,你有什么感想?
(4)、阅读完所有材料,请你针对文本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提问:

回答: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选文一:昆虫的“耳朵”(节选)

ㅤㅤ蟑螂这样的昆虫唱不出优美的歌,不需要用声音进行复杂的交流,因此,也就不需要听清复杂的声音,所以它们的“耳朵”也就没有蟋蟀那么灵敏。在形状上,它们的“耳朵”是毛茸茸的,叫“听觉毛”。

ㅤㅤ不同的昆虫,听觉毛长在不同的地方。有的是长在身体表面上的那种短短的小毛,也有的是触角、尾须这样长长的毛。听觉毛虽然长得不像鼓膜听器,不过它们听声音的原理差不多。当声波传到听觉毛附近时,听觉毛感受到振动,跟听觉毛相连的神经就发出信号,昆虫就知道外面有声音了。

ㅤㅤ听觉毛是很多昆虫的“耳朵”。比如蚊子,有时候你能看到那些雄蚊子在抖它们的触角,其实它们就是在用触角上一种叫作“轮毛”的听觉毛寻找雌蚊子的声音——你讨厌的那种“嗡嗡”声。此外,一些蛾子身体表面的短毛也能起到听觉毛的作用,这样它们就能感受到从各处传来的声音,从而在危险来临前及时飞走。

选文二:螳螂(节选)ㅤㅤ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ㅤㅤ螳螂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ㅤㅤ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但是只要别的昆虫从它面前路过,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ㅤㅤ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去。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ㅤㅤ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