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成都专版调考A+B语文五上 A 卷专项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要重视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炼字如修面,可以增大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2处语病,请在原文中用修改符号修改。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的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②“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为了学写字。

③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4)、根据【材料一】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

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遇见了,就有了

(5)、《朗读者》想做一期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你想和大家分享谁的故事?说说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多用途植物-丁香

[材料一]

丁香,别名紫丁香,又称洋丁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为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所以名为“丁香”。丁香原产于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丁香属物种共35种,有阿富汗丁香、什锦丁香、迪贝尔代丁香、喜马拉雅丁香、春川丁香、秦岭丁香、匈牙利丁香、毛序紫丁香、西蜀丁香、蓝丁香、垂丝丁香、日本丁香、暴马丁香、四川丁香、藏南丁香.…

(选自《神奇植物》,有删改)

[材料二]

丁香具有不可忽视的医用价值。在中药实践中,丁香作为一种有着特殊气味,性质又比较温和的药材,一身都是宝,其药用部分主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树皮、根和枝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丁香皮可用于治疗胃寒、腹胀、腹泻、牙痛等疾病;丁香根可用于治疗风热肿毒;丁香枝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腹泻等疾病,并促进肠胃健康、增强人的食欲。

(选自《丁香的药用价值》,有删改)

[材料三]

位于北京的法源寺因为丁香的盛开有了个“香刹”的雅称,又因丁香繁盛便有了名扬海内的丁香诗会,每到开花时节,便有文人骚客相约到寺内边赏花边吟诗。法源寺丁香、崇效寺牡丹、极乐寺海棠并称京城三大花事,后来,天宁寺芍药也与其并列,京城春天便有了四场花事。

(选自《法源寺丁香》,有删改)

[材料四]

亲爱的妈妈:

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叫您“妈妈”!

我注定是这个罪恶世界的“罪人”,无药可救。

我注定是不能上天堂了,但我绝不忏悔。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愿放弃国籍而跟您去美国。

我一生光明磊落,没有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更没有做对不起我的国家的事。

我即将远行,请让我再叫您一声“妈妈”!

我恳求您为我的孩子祈祷,愿他能早上天国。

我此生不能尽孝,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深感内疚。

如果有来生,让我好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永远深爱您的女儿丁香

(摘自白丁香烈士写给养母白美丽的遗书)

课内外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牛汉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二)家乡的鸟儿

吴喜华

①我爱鸟。家乡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

②家乡的鸟儿,是大自然的使者。当田野里的大麦开始变黄,快要收割的时候,黄鹂天不亮就提醒人们:“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天,布谷鸟不停地叫着

“布谷——布谷——”,仿佛在催农民伯伯赶快播种呢。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乌云密布时,常常会听到它们在鸣叫“滴水,滴水”。云雀、白头翁、灰喜鹊……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林中,到处都有它们自由的身影,人们从不伤害它们。

③家乡的鸟儿,是大自然的语言大师。鸟儿的叫声其实不多,可一旦叫起来,却是婉转曲折,变幻多姿。听,一只斑鸠在林间“咕咕”地叫,是在招呼朋友一起玩吗?那群站在草堆上“叽叽喳喳”的麻雀,是在分享快乐呢。还有那两只落在草地上的小云雀,它们“叽叽”地叫着,声音轻轻的、柔柔的,是在说悄悄话吗?

④家乡的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尖尖的小嘴,长长的尾巴,一身鲜艳光洁的羽毛,还有那姿态,是那么优雅、迷人。你那几只白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梳理羽毛,它们和碧绿的稻田远处起伏的群山就像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

(选自《倾听鸟语》,有删改)

阅读理解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材料一】

①《清明上河图》以萧疏的效外为开端,呈现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道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拉开了序幕。

②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③画卷再展,一座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

桥捏一把汗。

④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

【材料二】

《清时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