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课外阅读。

____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谨小慎微﹣﹣

兴致勃勃﹣﹣ 光秃秃﹣﹣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阅读理解

①“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辆月球车。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玉兔被赋予纯洁、善良、敏捷、聪明等多种特质。 经过全球征名后,我国首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

②“玉兔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这个“宝贝疙瘩”“身材”呈长方形盒状,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 体重嘛,是140 千克。 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它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 它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 此外,它还有一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的制作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之一,十几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

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 它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 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 “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 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高速度。 它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 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