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石市2023-2024学年阳新县学校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呈现的是一条古代中西交通要道,首先开通这条要道的是谁? 开通这条要道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有什么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史上对中外文明交流作出贡献的两位著名历史人物 (4)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多地体现出西学东渐的特点。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 (5)材料三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学习西方的杰出代表,与他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明交流互鉴应遵循什么原则?
①百家争鸣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材料一:(战国时期)这种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二:人应当“轻视自己”,还是充当“万物的尺度”?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所思考的根本问题,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因此,人被当作光辉的形象来歌颂,绘画描绘人的形体美,文学书写人的精神美。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在主张“以科学代宗教”……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的同时,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了人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