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故乡的夏任静

①初夏的故乡,像一树梧桐叶子,悬浮于一片岑寂中,耐心地等待清丽嘹亮的鸟鸣。

②天气渐渐潮热起来,算黄算割的鸣叫终于响彻夏日。算黄算割,学名杜鹃鸟,夏收前,它们不厌其烦地提醒人们:小麦黄了,快快搭镰收麦!庄稼汉听到这鸟啼声,就仿佛士兵听到首长一声令下,立即奔向金色的麦田,赴一场大自然的邀约。

③那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场景。敞亮的庄稼院被临时做了打麦场,铺了满地金灿灿的麦子。祖父身 着白汗褂,头戴破草帽,牵一头黑黑的瘦驴拉着足足有百八十斤重的石碌碡踩场子,偶尔漫不经心地吆喝一两声,一边信马由缰地哼唱着无韵的信天游。儿时的我,从没注意到祖父脸颊上大滴的汗珠,只是跟着院里的孩子们哧哧地笑祖父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祖父分明听见了,撩起眼皮远远望我们一眼,依然哼唱他的曲子,沉浸在夏收的喜悦中。

④麦子碾得差不多了,碌碡声戛然而止,在家歇晌的邻家叔伯大婶们仿佛听到了指令,三三两两扛着连枷来帮忙打场。那时的村庄虽然贫瘠,但邻里之间谁家需要劳力,都会尽其所能伸出援手。我特别喜欢看夏天院子里欢快热闹的劳作场面,听噼里啪啦的连枷声响起来、类似于打夯歌的号子声“呀呦咿呀呦”地哼唱起来。在歌谣的起落回旋中,金黄的麦子越堆越高,就像山头一样矗立在场院中心。

⑤“梅子金黄杏子肥”,麦黄杏是初夏的时令水果,它们仿佛一个个小太阳,沉甸甸地缀在枝头,照耀着庄户人家温馨而甜美的生活。

⑥节令渐渐探入夏季深处,院畔的枣树林成了蝉的乐园,每当黄昏,万蝉齐鸣,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浪,打破了乡村的静谧。青涩的枣子仿佛被蝉嘶鸣得恼了,微微涨红了脸。菜园里,红的是西红柿,碧的是豆角,黄的是金针花,白里透青的是大白菜,紫旺旺的是茄子……蜂蜜嘤嘤嗡嗡穿梭其间,涂抹出一幅动静有致、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⑦傍晚时分,母亲开始洒扫庭院,将四方桌端到杏树下,陆续摆上桃李梨杏各色水果。石桌上有一碟小菜、几张烙饼和一大盆金灿灿的小米粥。夜幕降临,一家人开始坐在石凳上围桌吃晚饭。夏风徐徐,周遭是嘶哑的蝉鸣声,树叶拂动的沙沙声,一连串响亮的犬吠,池塘里青蛙咕咕的叫声,墙角里的虫鸣……仿佛有一群乡间诗人,正沉浸在此唱彼和的乐趣中。

⑧夏日饮食宜清淡。常常是午睡过后,主妇们就淘净了米,泡上了绿豆,准备煮一锅浓稠黏烂的绿豆粥,留待晚上食用。绿豆粥放凉后,一口气喝下去,蒙头睡一夜,可去燥热的火气。夏日纳凉,更喜一杯冷饮相佐。庄户人喜欢在田间地头信手摘来菊花、金银花等中药材煎泡畅饮, 亦可取山楂、酸梅、雪梨、西瓜诸蔬果制作饮料。自制的冷饮,入口冰凉,喝下去顿感周身凉风鼓荡。

⑨“六月六,请姑爷,新麦馍馍羊肉汤。”入夏后,最让人期待的是很快就可以吃到新麦磨下的头茬面了。在我们家乡,有用新麦祭祖的习俗,第一顿新麦馍馍蒸出来会被当作供品。用新麦祭祖,就是恭敬地请祖先与我们一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⑩除了品尝新麦馍馍和手擀的豌豆长杂面外,筋道柔韧的揪面片、拉条子也是难得的美味。尤其难忘菠菜面——被菠菜汁染得翠绿、切得细细长长的面条盛在蓝花瓷碗里,细观之下,那哪儿是一碗面条,分明就是莽莽苍苍的一片绿野被掬于碗底。

⑪此时,阔别故乡多年的我独立于都市初夏的黄昏。毒辣的太阳终于逐渐收起锋芒,行道树上的蝉终日嘹响,偶尔能听到几声叫卖水果的吆喝。我恍惚与故乡的夏又一次重逢——质朴的乡野、金黄的麦穗、飘香的瓜果、浓荫下的老院子,还有祖父那哼不成曲调的信天游……我想起了一句诗词:“____。”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碌碡: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②连枷:一种击打谷物脱粒用的农具,由长柄和敲杆连成。

(1)、小渝读到②⑥⑦段的时候觉得很有画面感,请你仿照小渝给第②段命名的形式,帮助小渝完成以下表格。

段落

画面名称

鸟啼催收图

(2)、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的赏析。

①祖父身着白汗褂,头戴破草帽,牵一头黑黑的瘦驴拉着足足有百八十斤重的石碌碡踩场子,偶尔漫不经心地吆喝一两声,一边信马由缰地哼唱着无韵的信天游。(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②那哪儿是一碗面条,分明就是莽莽苍苍的一片绿野被掬于碗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3)、小渝认为文章中第④段的内容篇幅过长,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散文的结尾讲究水到渠成。小渝为结尾画线处补写了A、B两句,但他不确定哪句更合适,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句子,并阐述理由。
A、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B、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声音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如第③段细致地描绘了祖父悦耳的信天游歌声。 B、文章第⑧段对绿豆粥和自制冷饮的描述,不仅表现了故乡夏夜的惬意,还表现了故乡物产丰富。 C、文章第⑨段引用俗语,拉近了和读者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地域文化特色。 D、故乡是作者儿时的“乐园”,这里既充满自然之趣,又能让人感受到当地人的心灵美。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阅读《一把老钥匙》,完成各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题

春雪润秦岭

徐祯霞

ㅤㅤ    ①朋友将我从陕西商州送上去西安的大巴,车很快便启程了。几天的忙碌和奔波,精神一放松,忽然听到有人说“好美的雪啊!”当“雪”这个字像电波一样闪过我的脑际时,我立刻清醒了。

ㅤㅤ    ②我睁开眼,振奋精神,坐直了身子,车已行至秦岭,外面是一片白茫茫雪色无垠的世界了,或者是东北才常常有,我不禁欣喜万分。没想到初春一次意外的出行,而且是这样的一场绵厚无垠的白雪,真是意外中有意外。

    ㅤㅤ③由于雾气遮挡,影响我的视线,让我不能尽兴,让雪景能够在我眼前呈现得更加清晰一些。而这时的玻璃已经变得冰凉,它是玻璃,凉得浸人,凉得入骨。在秦岭这座大山中,在山脚下是一个温度,在山上又是一个温度,外面的雪景顿时清晰起来。

ㅤㅤ    ④秦岭的雪是层次分明的,尤其是在高高的山岭之上,植被繁茂的地方,让人的视觉无限丰富,即使是赏雪。

    ㅤㅤ⑤道路两边,是厚厚的绵软如绒被的雪,可在道路两边的矮坡边,像是春天的柳絮,像是老人雪白的胡须 , 形成蓬蓬的带着空隙的一丛一丛的雾白色,似乎里面还藏着一只只雪白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冷不丁地跳出来,给人带来惊喜。

    ㅤㅤ⑥稍高一点的,是那些挺起的灌木,它们的叶子全已落尽,叉叉丫丫地立着。雪落在上面,堆积在树干和枝头,变得水灵灵可爱起来。在东北,这样的景观被叫做“雾凇”,这样的美丽,在每一年的冬天也会呈现几次,须得是在高高的秦岭山上,在低矮的地方和城市里。

    ㅤㅤ⑦再往高处,便是挺拔的乔木。秦岭上的树,向来高大,有几十年的,也有几百年的,尽管傲岸,却也形容清瘦。雪的到来,粗壮的杆和枝,顿时变得丰满和厚实起来,丰腴而雍容华贵起来。它们站在高处,自成一景,让世界变得高远空旷。

    ㅤㅤ⑧这么走了一程,车似乎在下坡了,慢慢地,山渐渐地能看见全貌了,有很多树的叶子还没落下,在春天,它们的叶子是自然而然地替换,还有好多松树和四季青以及毛竹,黄黄青青的颜色间杂着,像是披着一件迷离的雾纱,朦朦胧胧,所有的黄与绿皆变得柔和缥缈起来,有了一种如烟似雾、扑朔迷离的美。路边,那是小草冒出地面的新芽。

ㅤㅤ    ⑨在踏雪无痕间,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而这场雪,会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最绵厚最深情的馈赠吗?一场雪,让地面酥软,让万物舒展。似乎一切的一切,在迎接着一个全新的到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