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I

在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哨绑在风筝上,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____,并沿用至今。那时很多人在放风筝时,都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名称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____,让纸鸢随风而去,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不幸、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因此,在古人眼中,____。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丫鬟发现一个大蝴蝶风筝断了绳,挂在了竹梢上。林黛玉的丫鬟(甲)想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体弱多病的(乙)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又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稻香老农(丙)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住在怡红院的(丁)则说:“可惜不知落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它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罢了。”不难看出,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除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也是怕沾上晦气。

(1)、下列选项中填写的人物与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描述完全一致的是( )
A、甲:紫鹃      乙:林黛玉       丙:李纨     丁:贾宝玉 B、甲:鸳鸯       乙:王熙凤       丙:探春     丁:史湘云 C、甲:紫鹃      乙:林黛玉       丙:探春     丁:贾宝玉 D、甲:鸳鸯       乙:王熙凤       丙:李纨     丁:史湘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斗鸡社

[明]张岱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①,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与余博余鸡屡胜之。仲叔忿懑,金其距,介其羽➁者,无遗策。 又不胜。人有言徐州武阳侯樊哙子孙,斗鸡雄天下,能于高桌上啄粟。仲叔心动,密遣使访之,益忿懑。一日,余阅稗史,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

【丙】收尾•飞鸟各投林

[清]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有恩的,死里逃生,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①时诸王斗鸡游嬉兴盛,王勃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以为是挑拨诸王子,王勃自此漫游蜀中。➁腷膊敪咮(bì bó táo zhòu):腷膊,禽鸟鼓翼声;咮,鸡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