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答案】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邂逅石榴花作家驿站

王永波

ㅤㅤ①家乡淮安的盐河之畔,碧波轻漾。静谧的午后,我与故友坐于盐河边斑驳石凳之上,电吹管吹奏的旋律悠扬,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帷幕,唤醒沉睡的记忆。就在这时,我不经意间抬头,视线所及之处,尽是那热烈绽放的石榴花,它们似乎如同古代诗人笔下的佳人,穿越千年的风尘,静静地在此等候着我们与她的邂逅。

ㅤㅤ②我细细端详着每一株石榴花,她以一种不加掩饰的傲骨之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形若灯笼,又似佳人轻解罗裳,每一瓣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古代仕女细致折叠的扇面,既精致又不失大气。又似是古代仕女手中半遮面的团扇,既含蓄又奔放。每一朵花都真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红得热烈,却又不失温婉,恰似一树珊瑚映日红,繁星点点绣罗衣。

ㅤㅤ③石榴花的色彩,应该说是夏日里最炽烈的诗篇。那红,不是轻描淡写的桃红,亦非深沉内敛的酒红,而是如火如荼、直击人心的石榴红。这红,犹如“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生机勃勃,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绚丽的一抹,宣告着盛夏的到来,让人不禁想起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ㅤㅤ④石榴花的味道,虽不及果实的酸甜诱人,却自有一番清雅的芬芳,不似玫瑰那般浓烈,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如同老友重逢时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温馨而又熟悉。微风吹过,隐约间仿佛能捕捉到一丝丝青涩与芬芳,那是大自然对春日告别的呢喃,也是对夏日来临的预告。这香气,似乎在诉说着“花香不在多,一缕足矣”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淡然。

ㅤㅤ⑤石榴花不仅美在形、色、味,更贵在其生长与用途之中蕴含的生命哲学。你看她不择地而生,无论是贫瘠的山野还是繁华的市井,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在盐河水的滋养下的石榴花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正如古人云:“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ㅤㅤ⑥石榴花凋谢后,结出的果实更是甘甜多汁,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甜美收获。就连现代,石榴花的形象也频繁出现在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追求生活的热烈与多彩。

ㅤㅤ⑦此刻,与故友对坐,电吹管的旋律与榴花的绚烂交织,望着这一树繁花我不禁思考,石榴花何尝不是人生的缩影?她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韧不拔,绽放自我,即便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要努力盛开,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岁月辜负。正如石榴花终会结果,人生中的每一次坚持与付出,也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正如古诗所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ㅤㅤ⑧榴花照水疑是火,岁月如歌共徜徉。在盐河之畔的这场偶遇,不仅仅是与石榴花的邂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自省。电吹管的乐音将渐渐远去,但石榴花的美丽与她所启示我们的人生哲理,却如同盐河之水,悠悠流淌在心间,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选自《作家驿站》

2024.

6.6,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石榴花的特点

如何由物及志?

人的情志

含蓄又奔放

绚丽的石榴红

如火如荼,热烈

清雅的芬芳

内心纯净与淡然

生长

果实

甘甜多汁

(2)、为了探究作者由物及志的方法,小语梳理了以下句子,请你一起探究。

文本内容

阅读提示

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古代仕女细致折叠的扇面,既精致又不失大气。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石榴花的味道,虽不及果实的酸甜诱人,却自有一番清雅的芬芳,不似玫瑰那般浓烈,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为什么写石榴花,还要提到果实、玫瑰和茉莉呢?

①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②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③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文中引用的诗句既有对物的描写,也有对志的升华,还增添了文学韵味。

总结:我发现在“托物言志”类文章中,可以在写景状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引出情志。

(3)、小语将这篇文章与所学课文进行比较,请你一起梳理探究。

课文

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

《陋室铭》

陋室

借陋室寄寓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邂逅石榴花》

石榴花

总结:根据以上梳理,我发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性是:③

(4)、你会把本文的石榴花赠送给下面哪一位名著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

A.祥子《骆驼祥子》

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C.江姐《红岩》

(5)、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请你另选一种植物,创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要求】找到物与志的关联点,至少运用“赏物”环节中探究发现的两种修辞手法,描绘植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志,不少于150字。备选植物:竹、菊、草、松、其他:

示例:在淮安盐河畔,石榴花如火般炽烈,映照着岁月的流转。“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她傲然挺立,不似玫瑰般妖艳,不如茉莉般单薄,却以独特的石榴红,宣告盛夏的到来。石榴花终会结果,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甜美收获,提醒我们即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要努力盛开,因为每一份坚持与付出,都将在人生的秋季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石榴花,不仅是夏日的热烈诗篇,更是坚韧与希望的象征。

举一反三
阅读朱华的《父亲是一条鱼》,完成小题。
        ①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②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③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④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⑤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⑥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花生壳的车厢

      ①人自小就有奴役他人他物的心理,譬如我,见苍蝇在玻璃上乱飞,似无道理,就手捉一只,为它寻一样“用处”——卸掉苍蝇翅膀,以细线系它腰上,教它拉车。“车”先是一火柴盒,拉不动,改一火柴根,假装这是深山的百年老松,但苍蝇还不肯拉,有一点吃力便改方向,太狡猾,怨不得人们举着拍子追而杀之。此举被大人发觉,受严厉训斥,双手在肥皂水、碱水里各洗一遍,又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玩苍蝇。”

      ②苍蝇被赦免之后,我找一蜜蜂代劳,其刺已被诱出,露出少许肠子。

      ③我把它们的肠子塞了回去,教它们拉车。蜜蜂腰太细,线绳一不小心就勒断了腰,改矢蜂。后者无刺,体态憨实,拉车也肯出力。我让矢蜂拉一花生壳,壳内装几粒小米,从窗台之东拉到窗台之西,尽享旅行之乐,如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在夏日的阳光下所做的事情,窗台前的江西腊花与指甲桃争相斗艳,花生车奔跑在红砖与水泥勾缝的豪华大道上。

      ④这时,我同学的姐姐发现了这件事。我想,毫无疑问,她当然要恭维我的创意,并请求我允许她也赶一会儿这辆车。“赶”是由于我手执一小鞭———根火柴棍顶系一截绿毛线,意思一下。

      ⑤二朵(她叫二朵,已念二年级)在我们家窗台看见了这辆花生车,说“哎呀,多不文明呀!”

      ⑥我不懂什么叫文明,或闻名,等她来接这鞭子。

      ⑦“这多残忍呀!”残忍我也不懂,因为还没上学,也没读过小说。

      ⑧“多缺德!”二朵说。这回听懂了。

      ⑨“咋的?”我不服。

      ⑩二朵给我讲昆虫也有家庭,如果它是一个妈妈,就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已经揪掉了它的翅膀。如果它是一个孩子,就永远回不了家了。而它的妈妈即使到了黑天也在这儿找这个孩子。(二朵指着我们家种的向日葵)找啊,找啊,不断喊它的名字。我似乎听到了周围有矢蜂的嗡嗡声。在黑夜,它也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害怕,害怕黑夜。

      ⑪二朵的话,使我不禁哇哇大哭,热泪飞迸。二朵说,你小点声,别人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⑫我哽咽地点点头,用双手捧着无翅的矢蜂——它本来是我唯一的马或驴——把它恭敬地送到了向日葵的深处,把鞭子扔到隔壁小瑞家的猪圈里,用脚跺碎了花生壳的精美车厢。

      ⑬二朵摸着我的头说:“你呀,长大是一个好人。”

      ⑭我哽咽地点点头,心想:都坏成这样了,长大好也好不到哪去。

      注: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当代著名散文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①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 , 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啊!

       ⑩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连了。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