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情评估卷
材料一:
史料①:西周克罍(léi) | 史料②:《水经注》 | 史料③:北京大葆台西汉墓 |
克罍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分封克为燕地诸侯的史事,为了解周代早期燕国的历史提供了材料 | 《水经注•卷十三》中关于燕地的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阳郡。”郡内设蓟、渔阳、涿、良乡、军都、居庸等县 | 汉初,燕国辖地达6郡、87县。景帝时燕国被削去5个边郡,武帝时燕王刘旦 (汉武帝第三子),到了燕王(广阳王) 刘建(汉武帝之孙)时 |
体现了A ____制度 | 体现了B ____制度 | 体现了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度 |
材料二:2002年,我国湖南里耶古城(属秦代洞庭郡)出土了大量秦朝简牍
里耶秦简 | (A)秦代洞庭郡原属楚国故地。在此出土的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当地官署的文书档案,所用文字为秦字《秦隶书) (B)秦简记载的土地类型有“垦田”“桑田”“槎(zhù) 田(农田耕作方式)”等 (C)秦简中的九九乘法口诀最短需要38项 (项:运算步骤)古玛雅需要190项,古巴比伦则需要1770项 (D) 秦简记载,秦朝大兴土木,设立名目繁多的刑罚,以至于刑徒不堪忍受而逃亡 |
【项目一 民族图腾—华夏民族的起源】
材料一:
龙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单一形象,龙只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神化动物,是变化无穷的超自然之物,究其实则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龙图腾》 | ![]() |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浙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项目二 天下一统--华夏文明大扩融】
材料二:秦汉时期,民族间交往频繁。在北方,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东汉时,南匈奴归附朝廷,开始与汉民族融合。在南方,经过激烈的战争,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秦汉王朝对越族地区进行了持续地开发和经营。在西南,汉朝恩威并用,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东汉以后,进入此地的汉民族渐多,汉文化随着学校的兴建传播到了滇中地区,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民族的联系,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项目三 民族交融--你中有我共兴荣】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材料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