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卷
【文本一】
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①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出场,从社交媒体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刷屏。而“舞绘”的渊源来自宋代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②《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它是宋代至长的画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我国山水画美学巅峰之作,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不仅是“近千年来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是地地道道的国宝级画卷,一曲锦绣山河的颂唱。
③《千里江山图》还是北宋版的“航拍中国”,采用大型长卷式构图,以游走观看山水的方式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将视觉移动过程中的连续画面统一在想象的空间中,描绘了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
④全画景物丰富,布置严整有序。依据构图的变化,可以将画面大致分为6个部分,几个部分之间以水面、游船、沙渚、桥梁相衔接。每一帧随意截取都是极美的,连碧绿澄澈的水波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⑤在艺术上,《千里江山图》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⑥首先是其空前的长度,且长得完整和谐统一。中国古代画家普遍喜欢长卷,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长近5.3米,《富春山居图》现存两段相加约为6.9米,而《千里江山图》达到了11.9米,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长的画卷之一。
⑦作为真正的绘画艺术作品,《千里江山图》解决了山水长卷的布局。既言“千里江山”,画面自然必须开阔,整幅画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像一首交响乐。七组群山长短不一、疏密有致。画面里有连绵大气的江河交错、烟波浩渺,也有水车、渔村、寺观、农舍、酒馆、书院等细节。如果把画面切割成无数个局部,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
⑧其次是其青绿艺术的运用,在解决宫廷山水画设色问题的同时,建立了“丰亨豫大”的审美意识。
⑨《千里江山图》赋予了青绿山水一种清秀的贵气。
⑩作为代表皇家气质且是皇帝本人亲自指点的作品,《千里江山图》的绘制无疑是“不惜成本”。这幅画所用的绢价值不菲,而青绿颜料更是十分昂贵。这也是为什么设色山水的诞生早于水墨山水,但唐代后期逐渐让位于后者的原因。
⑪《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的巅峰,溥光曾经评价其“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它让青绿设色这种绘画表达方式成熟且固定下来,后世更发展为金碧山水。水墨固然是中国艺术、中国气质的瑰宝,但青绿则是大自然的本真颜色,更有一种清丽灵秀。虽然青绿山水不如水墨山水那样润泽有韵、境在形外,但直到今天依然得到传承并受到人们喜爱。
【文本二】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
①这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后半段的高潮——“入画”。明月朗照,18岁的白衣少年挥毫赋彩,行云流水间“青绿”一步步由暗至明,盛放于眼前。行至最后一笔,画作终成,少年热泪盈眶仰天大笑,随即转身,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一幅千古名画——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②“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希孟的独白体现出《只此青绿》的又一层深意——《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由无数劳动者匠心创造,又经一代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接续守护。正是这样一群人,最终凝成了这独具一格的青绿,共同构成了层峦叠嶂、更具厚重深意的“千里江山”。
③除了表现希孟、展卷人和“青绿”,《只此青绿》还以大量篇幅着墨于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正是“无名无款”手艺人穷其一生、工于一事的精耕细作,希孟才得以自在挥毫,成就千古名画。
④全剧结尾处,一轮明月朗照千年,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远隔时空惺惺相惜,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只此青绿,又不止青绿;是青绿山水画卷,也是情景交融的人文画卷一见画,见人,见故事,见精神。”《只此青绿》是为《千里江山图》而作,也是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而作。
(作者:赖睿,有删改)
小执对城市文化很感兴趣,收集整理了许多资料。
材料一:
保护城市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他在讲话中提到,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逐渐为千篇一律的新面孔所取代。早在 20世纪8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淹没。
在当前中国地毯式的城市建设改造中,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越来越执着地冒出来,提醒着我们遗忘和丢弃的“罪过”。许多人会问,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难道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就让我们的城市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过去和成长的记忆,城市也一样,也有从出生、童年、青年到成熟的完整的生命历程,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过程全部默默保存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对于我们,不仅是可供居住和使用的场所,而且是有个性价值与文化意义的。
城市最大的物质遗产便是一座座建筑,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人文特征。
由于城市的不断改造与扩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性变故,可以说,记忆与忘却总是如影相随,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去主动地保护。保护城市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城市的保护,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群体的怀旧情绪,也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孤立的“风貌建筑”,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这样的“保护”,留下来的恐怕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
(整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抽样调查)
问题:你认为现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 |
选项 | 比例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本太高 | 23.97%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 12.51% |
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 | 52.7%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 | 10.82% |
(摘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三:
A:西关的大街小巷中,牌坊文化有自己的保留与延续。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荔湾区逢源街为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岭南牌坊群,建造了多个形式各异的牌坊,成为广州建造牌坊最多的一条街道。这些牌坊按材质分为石牌坊、砖牌纺和木牌坊等,既传承传统牌坊的架构,又融入西关建筑元素,勾勒出西关的地方特色。
B:针对牌坊的保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师杨宏烈建议,可将有文物价值的牌坊移动到一些固定的场所。如博物馆、公园、纪念馆等,离开交通主干道,既可以保存,又能观赏:若牌坊所处的位置比较有特色,也可以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整片的保护,如搭配亭子、材楼等;若有一些并不具有文物价值但具有标识性或其他作用的牌坊,则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
(《摘自《信息时报》,有删改)
材料四:
在漳州古城街区,漳州古牌坊与漳州文庙被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牌坊有四个,分别是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勇杜简易坊、闽越雄声坊,分别由津州历史名人林士幸、蒋孟育、蓝理、许风所立,建筑形式均采用传统的石仿木结构,与周边街道一同被集中保护,保留着唐宋以来较完整的街市格局。
(摘自网络,有删改)
自小就对海洋充满好奇的张明,参加了学校“我爱深蓝”研究性学习小组,经常与同伴们一起研究探讨。“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被写进了二十大报告,张明和同伴们深受鼓舞,动手整理了一组有关近年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
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数据表
指标 | 海洋产业生产总值 | 部分主要海洋产业 | ||||||
海洋渔业 | 海洋油气业 | 海洋生物医药业 | 海洋电力业 | 海洋船舶业 | 海洋交通运输业 | 滨海旅游业 | ||
总量 | 34050 | 5297 | 1618 | 494 | 329 | 1264 | 7466 | 15297 |
增速(%) | 10.0 | 4.5 | 6.4 | 18.7 | 30.5 | 7.7 | 10.3 | 12.8 |
(摘编自《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材料二:
①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于2023年3月2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启航仪式,前往文昌海域进行海上安装和调试。
②浮式风电平台是一种可在水中漂浮并捕捉风能发电的装备,通过在浮体内部注水压载,实现在水中漂浮并保持平衡状态,以克服海水对风机基础的晃动作用。“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
③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整机装备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形成了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推陈出新的大型机组,让海上风电这一清洁能源的造价大幅下降,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300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
(整理自2023年3月26日央视新闻网)
材料三:
①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探索二号”科考船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一系列海试任务,并成功地在海底布设大深度原位科学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②原位科学实验站是近年来由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它以深海基站为核心,可携带多种无人潜水器,并可接入化学/生物实验室等平台,在深海原位开展系列科学探测和科学实验。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俊介绍,与从海底取样后拿到陆地实验室检测的传统海洋调查方式相比,在深海原位进行科学实验,可以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样本数据损坏或缺失。
③此次布设的原位科学实验站配置了兆瓦时级锂电能源系统,在能量密度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可支撑原位科学实验站在海底连续工作半年以上。后续,该原位科学实验站还将接入更多智能化无人实验、探测及信息传输系统,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整理自2022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近日,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专家称,长江口二号古船“背负”着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史料,将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
②对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贸易、国际交往等历史的研究挖掘,需要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水下文物实物的例证。对水下文物的探测离不开多波束探测声呐系统、旁侧声呐、海洋磁力仪等先进科学设备的帮助,也正是这些先进仪器,使我国水下文物考古摆脱了“大海捞针”式工作。如今的水下沉船考古,可以依托精准的海洋探测技术和先进的载人潜水设备等展开,实现水下考古由浅海向深海的迈进。
(整理自陈城《科技赋能人类对文明的探索》)
材料五:
①2017年至2021年,每年全年监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2021年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②2017年-2021年全国近岸海域各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表(单位:%)
年份 | 优良水质(一类、二类水质) | 三类水质 | 四类水质 | 劣四类水质 |
2021年 | 81.3 | 5.2 | 3.9 | 9.6 |
2020年 | 77.4 | 7.7 | 5.5 | 9.4 |
2019年 | 76.6 | 7.0 | 4.7 | 11.7 |
2018年 | 71.3 | 8.8 | 6.4 | 13.5 |
2017年 | 67.8 | 10.1 | 6.5 | 15.6 |
(摘编自《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2021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