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2-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 英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 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 春天和希望。 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影子,聆听燕语呢 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黯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 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无边的绿叶, 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 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阵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 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 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 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 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 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 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 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 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 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竞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 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 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 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燕子也越来越 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选自《天津日报》,原文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 桃红柳绿。 B、文章第⑤段,通过回忆“我 ”与老家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 亲密关系。 C、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出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慨叹。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 一体。
(2)、根据全文内容回答:作者从燕子身上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歌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

       ②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多来咪",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摆脑,洋洋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③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飘流,随时有风暴的惊优。他每天到街市摆张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惟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

       ④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油灯,也在焦急地等待。壁钟已敲过十二下,又敲了一下、两下,夜深了。我心中默默祷告:天公啊,你保佑父亲平安归来吧!蓦然,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它透过了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父亲的歌声仍是那样脆亮,那样欢快。

       ⑤这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父亲没进过学堂,也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但他却能做到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金石

金光

①到金矿上班的第二年,矿上成立地质队,我和九西区的小王被选进队里当描图员。按照刘队长的要求,我们将小秦岭矿区的地质图和地貌图进行分解和描绘,然后按比例移入矿里所需的图纸上,交给采矿队按图采矿。一天,我正在解图,刘队长进来说:“小孟,今天我们上山做地质调查,手头的活儿先放一放。”我丢下手中的描图笔便跟了出去。

②我们乘吉普车顺着枣香峪的盘山公路往上爬,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到50号脉的巷道口。我和刘

队长进到采场,用地质锤敲了一袋矿石,又到31号脉的采场敲了一袋矿石,分别做了标记后放进车里。刘队长望着远处的长安岔,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对我说:“才十点多点儿,还早,我带你去个地方看看。”

③刘队长让司机顺着长安岔往上爬。到了红土岭时,我已经知道他的目的了:他要带我去看明代采金洞。进地质队的时候,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功课,基本上对小秦岭矿区方圆百公里的矿脉分布情况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④小秦岭矿区早在明代就已经有皇家在此开采黄金了,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像现在用风钻机打眼放炮,而是架火烧矿石,然后再将冷水泼上去,热冷一激,使矿石剥离掌子面。早听说在海拔1904米的地方有个明代矿洞,每吨矿石的黄金含量高达一千五百多克,每当矿上完不成任务时,就去放两炮拉到选厂直接磨成金精粉提纯。因为怕泄密,一般人不知道具体位置。

⑤我们绕了几座山,刘队长让司机将车停在一棵青冈树下等着,随手从车里拿了一根钢钎,带我顺着一条羊肠小道往东边的隘口爬去。到了隘口,一个黑乎乎的山洞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走进矿洞,我看到确实像传说的那样,四壁全是被火烧过的痕迹,洞壁上嵌着凸凹不平的矿石茬子。我们往里大约走了二十多米,刘队长在壁面上敲了一些碎矿让我装进地质袋。正要离开,发现旁边有个凸出的矿茬,像树木疙瘩长在洞壁上。他观察了片刻,将钢钎插进崖缝慢慢往外别。不一会儿这块像树木疙瘩的矿石便与石壁分离开来。

⑥这是一块山形矿石,足足有四五十斤。我拿着沉甸甸的矿石,爱不释手地看着刘队长。他端详了片刻, 说:“走吧。”

⑦走出矿洞我才看清楚,这块矿石因与石英和铅伴生,又在几百年前被火烧过,在阳光下呈现出紫青色,对着太阳的一面,可以辨认出细微的金星。刘队长脱了劳动布上衣,把矿石包裹起来,递给我说:“前年与梁矿长来这儿撬过一块,被上面的人拿走了,今天是我们的意外收获。”

⑧回到队里,刘队长让人做了一个木制底座,把紫金石放在他办公桌上。每当有人来欣赏,他总会兴致勃勃地给人讲解。

⑨几年后,我调离了矿山,到一家新单位上班。周末几个同事一起侃大山,有人炫耀说他见过一块好几十克的金矿石,能看到金子的颗粒。我纠正他说:“金元素含在矿石里,肉眼根本看不见,除非有上千克的品位。”同事忽然来劲了,问我见过多高品位的金矿石。我随口回答:“一千五百多克。”

⑩“牛皮吹破了! ”同事顺口跟我杠上了。

⑪于是,我就讲了与刘队长撬掉的那块矿石。同事听了惋惜地说:“你咋不要呢?现在至少值几十万。”

⑫“那可不能要,是公家的,连我们队长都不敢往家里拿。”

⑬“哪有见便宜不占的?人家在办公室放一放,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他自己的了。”

⑭“肯定不会,我们队长这个人最大公无私了。”

⑮同事较真说:“许多人表面大公无私,其实骨子里不是的,你不知道罢了。”

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事也被我渐渐淡忘了。前年秋天,我去省城出差,遇见了当年同在地质队工作的小王,十多年前他调到了省黄金公司。小王拉着我去他办公室喝茶,说公司开了一个黄金文化陈列馆,问我看不看。我很感兴趣,便跟着他去陈列馆参观,一进门就看到陈列台正中央玻璃罩下放着的那块金矿石, 下面卡纸上印着一行醒目的文字:紫金矿石,含量1573克。产地:秦岭金矿。

⑰我问小王:“这块矿石是谁送来的?”

⑱小王说:“咱们刘队长送的,他珍藏了三十多年。现在矿区的黄金资源差不多全采完了,就连那个明代采金矿洞也被采空了。中间好多人要掏大价钱买这块样石他都没有卖,也有领导通过关系向他要。他也没给,去世前他把矿石送给了陈列馆。”

⑲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刘队长去世了?”

㉓“前年走了。”

㉑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望着眼前的紫金石,恍惚中看到刘队长正在那个明代采金的矿洞中聚精会神地采样品……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特长——画画。

③美术老师看我在画画上颇有些天赋,就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因为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应该有一样拿得出手、逢人便可炫耀的特长吧。

⑥后来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画着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有没有更多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

⑨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⑫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⑬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又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⑭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⑮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⑯ 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⑰ 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有删改)

阅读

西溪的春

俞宸亭

①一直说要给自己的散文集拍张西溪春色的封面照,直到四月末,才得以西溪赏春。

②到了才知,春,早已在西溪撒欢儿了。

③舟楫的妙处就在于让我们能够领略“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从容,船在水里行进,船头激起的浪花飞溅,而船尾那长长的白练翻滚着,散开去,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片片涟漪。水不是很清澈,但却很有生气,可以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煞是悠闲。两船交会之时,激荡的水流和着春风,柳絮轻飘着,飘飘洒洒,不自主地吹一口气,眼光追随着,直到,再也看不见。岸上的建筑隐在树木、竹林里,忽而近了,又远去。偶尔,还听得见游人并不急促的脚步声和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④船行到桥下时,我总是忍不住要将头低下去,仿佛桥身会碰到似的,引来了船家的暗笑。水里那些小鸭子,长着扁扁的黄嘴巴,羽毛也未长齐,整齐地排成一列纵队,昂着骄傲的小脑袋,可爱极了。白鹭远远地停在岸边,船一接近,它们也不惊恐,亭亭地掠起翅膀低飞着,全然不顾人们一惊一乍地叫:“快看,白鹭,白鹭!”算是“你去我也走”的真实写照。船慢慢地行进着,还不时能看见一些渔网支在水面上,网张得似乎有些张牙舞爪,却从没有看见过一个渔夫,这大概算是西溪版的“姜太公钓鱼”吧!

⑤春风拂在脸上,空气中带着些花草香,也飘过来湿地的氤氲水汽。正在沉醉的时候,手机不合时宜地响起来,我皱了下眉,很不情愿地接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如果能随风而逝,真要乐得笑出声。

⑥春天像孩子的脸,时而晴和,时而春雨淅沥,在你不经意间,柔柔的雨已润湿了脸庞。蒙蒙细雨中,摇橹船和西溪船娘在水中显出了一个完美的剪影,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⑦最诱人的是西溪的笋。错落的水塘边随意地生长着一些竹子,这几天正是竹笋冒出来的时候。竹不是大竹,也不是丛生的小竹,而是竿子细细纤纤的那种,一支一支清爽地生长着。那笋壳半脱开来,露出那一节节的碧绿,可与那翡翠媲美。新翻的土里,有着黄褐花纹笋壳的小笋,顶起那厚厚的土,吱溜溜直往外钻,像要急着争享阳光和春风。野笋春季出土,正是肥壮,煮熟后用刀切剥来吃,竹笋清味,鲜美无比。难道你不想尝尝?!

⑧西溪的脉搏,并不完全是用春天的绿色来表示的。农舍边,用来做篱笆的并不是发着新芽的绿枝,而是如云一样成片的枯竹,展示着从去年秋天一直留到现在的那种苍茫。风吹过来,灰黄的叶片儿簌簌响着,如一曲原野牧歌。那一堵堵半人高的土墙,披挂着蓑衣般的麻袋片,用手触摸一下,硬硬的有些扎手,突然回想起童年时,下班回来的爸爸故意将硬硬的胡须扎在我细嫩的脸上,父女两个笑成一团的情景。笑意悄然写在了我的脸上,眼里又流泻着感念亲恩的暖暖柔柔。

⑨下了船后,木结构、茅草顶、小盖瓦装点而成的西溪农家让我们兴奋得几乎尖叫起来。不知,你可愿意,与你日渐年迈的双亲,相跟着,最好,紧紧地,一手牵着你老父亲的手,一手拽着你老母亲的手腕子;也不知,你可愿意与你的小孩蹲下来,听听蛙鸣,听听鸟叫,看看蚂蚁是怎样运食的,讲给他(她)听。

⑩西溪赏春,是需要用心的,用心去捕捉属于西溪的细节,用心去体悟你心里的春天。

⑪古人说了:“西溪缘何也姓西,淡妆浓抹更相宜。”春日,做一回西溪的行者,好吗?

(选自《浙江作家网文学论坛作品选》,有改动)

【梳理笔记】

情节

景物

摘抄关键词

乘船逛西溪

河水

富有生气

柳絮

飘飘洒洒

远处建筑、行人

____

鸭子

可爱极了

白鹭

____

摇橹船和西溪船娘

完美的剪影

清爽、碧绿,可以食用

枯竹

____

挂着麻袋片的土墙

硬硬的有些扎手

下船逛农家

西溪农家

____

同学们的困惑:文章写的是《西溪的春天》,为什么还要写吃笋、枯竹、西溪农家等不专属春天的事情和景物?

【细读文章】

课外阅读

锁 链

①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②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提前来了,照说他每月初一、十五各来一次,大家都已习惯了他的节奏,如今冷不丁突然冒了出来,显然是出了什么新鲜事。

③上一次他打破节奏跑来,已是三年前的事。那一次,他带了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猫头鹰,8000元卖给陈九爷,九爷买下来乐了不到两天,猫头鹰就让猫给吃了,气得老头一口气没上得来,当场挂了。经过这件事,人们对林红嘴的突然到来,竟莫名有了一些警惕,生怕他又掏出什么不祥之物。

④林红嘴哪知众人心思,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⑤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

⑥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儿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⑦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 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

⑧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

⑨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 不信可以打赌!”

⑩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蠃,反之则输。赌资 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⑪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走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⑫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想尽办法,却似用竹刀砍石头,没有半分进展。

⑭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赌局进行到4小时45分的时候,鹦鹉几次将空空如也的食盒和水盒磕得当当直响,显然是饥了、渴了。众人看到获胜的希望,紧急行动起来,在它目光所见的地方,又是倒水又是撒玉米和瓜子的,鹦鹉的小眼变得更加鲜亮,它收翅下蹲,一副随时弹射起飞的架势。

⑮众人屏住呼吸,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但最终,它还是没有如众人期望的那样,脱爪展翅,飞向食物。

⑯“时间到!”公证人一声断喝,宣布赌局结束。林红嘴连本带利收下2000元钱,得意地开始收拾鹦鹉,给它加水和食物。

⑰有人不甘地说:“你是不是给它爪子上涂了胶水?”

⑱林红嘴抓起鹦鹉,把它拿到众人面前一晃,鹦鹉不情愿地离开支架,众人一瞧,鹦鹉的双脚干干净净,并无异物。

⑲林红嘴得意地说:“既然赢了你们的钱,不妨让你们长长见识。这鸟儿叫墨西哥鹦鹉,驯养它可是有窍门的,从小就让它站在木棍上,随时抽掉木棍,让它摔在地上,摔得它不敢放手,直到它翅膀长硬了,也不敢松手,所以,它绝不会放手去飞。听说有人买过一只,一次出差忘了给它喂水,几天后回来,鸟儿已饥渴而死,但桌上水食都是齐全的,离它不足五米。别的鸟锁链是拴在腿上,这鸟的锁链却是拴在心上,虽然看不见,却十分牢实。大伙儿不要往外说去,我还指着往外去打赌、挣几个稀饭钱呢!”

⑳那天之后,鸟市上少了两个早起的人,一个是司法局副局长老吴,他终于辞掉抱怨已久的工作,当律师去了; 另一个是久不升职的技术员小陈,据说是创业开公司去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