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江阳区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樱花糕的温度
严 辞
①四月的天气乍暖还寒,镇子上的人们仿佛还没有从清明思念亲人的伤情中走出来。在经过一夜锦雨浸涧之后,人们愈发憔悴了,但枝头的花儿已开得真真切切。
②在我们江南这块小地方,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清明过后要吃樱花糕。当朦胧的小雨渐渐止住,白墙黛瓦之间便会氤氲起一层白气。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到此时,阿婆就会恢复往常的笑容,轻轻牵住我的小手,带我采樱花,做樱花糕。
③樱花花期很短,盛开不过四五天,所以清晨雨一停,阿婆就带看我和妹妹走出屋,踏着湿滑的青砖来到了不远处的樱园。阿婆对樱花的要求很高,只选用开到五到七分的花朵,连花梗一并摘下。先水洗、晾干、腌渍、脱水、醋渍,再阴干,最后撒上盐装瓶保存。
④当阿婆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时,我和妹妹便趴在桌上,用手托着腮帮子,直直地盯着阿婆手中的樱花瓣。“阿婆,我们为什么要吃樱花糕呢?”不知怎的,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阿婆突然停止了手上的活儿,短暂的停顿之后,她悠悠然叹了一口气:“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这两句诗阿婆并没有教我和妹妹念过,我不禁诧异。“兰兰还小,不懂。”阿婆转过身来,无奈地笑了。见我满脸疑惑,她欲言又止。终于,像放下了许久的心事般,阿婆的眼角微润:“樱花糕甜,吃完了心里就不苦了。”
⑤掰着手指头过完几天后,阿婆终于把盛有樱花瓣的瓶子取出,冲掉盐粒后,把樱花放在旁边沥水。接着,她将糯米粉、香米粉和木薯粉倒入白瓷碗中,再加入滚烫的开水和温热的椰浆,用木筷将面粉搅成棉絮状后揉成筋道的面团。阿婆将面团再分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面团,将其摊开,挖一勺樱花蜜填在面皮中间。阿婆用灵活的双手把面团包紧并捏成椭圆形,樱花糕便初具模型了。最后,阿婆拈起一片樱叶,将樱花糕包起。待锅中的水烧开,阿婆将一笼屉的樱花糕都放入锅中。盖上锅盖,阿婆舒心地笑了,眼神却飘向了屋外的樱园。
⑥过了一刻钟,阿婆掀开了锅盖,白雾弥漫。“哇!”我和妹妹惊喜地叫道。白白嫩嫩的樱花糕像云朵一般饱满,又如玉石般晶莹,隐约还能瞧见里头粉红色的樱花蜜。我夹起一块樱花糕,剥去外表的樱叶,放入口中,樱花糕一口咬下去是嫩嫩的、软软的,甜甜的樱花蜜刚滑过喉咙,面团便和着热气被吞进了肚子,身体一下子就暖了,口中留甜却不腻。阿婆满眼爱怜地看着我们吃得香甜,又转身去盛樱花糕。“好想每年都吃到阿婆做的樱花糕。”妹妹舔着手指头上的樱花蜜,含含糊糊地说道。阿婆的背影抽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⑦妈妈来接我回城里上学了,留下妹妹陪着阿婆。“妈,您要不也跟我们走吧,别待在这个小地方了。”妈妈看着佝偻的阿婆,心疼地说道。阿婆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她抬起头,笑意盈盈地望着我,波澜不惊。
⑧父母工作的这个大城市里车马喧嚣,水泥地取代了青砖地,高楼大厦取代了小桥流水,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块属于那个江南小镇的柔软之地。“妈妈,阿婆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一起住在这个大城市里呢?”我问。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叹息:“因为阿公还在那片樱园里。”
⑨阿婆年轻时喜欢上了一个优秀的小伙子,他家有着镇子上最好看的樱花。这个小伙子考上了军校,成了镇上第一个大学生。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便音讯全无。这个小伙子就是我阿公,他最爱吃的就是阿婆做的樱花糕。“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怎的,阿婆教我的古诗脱口而出。
⑩又一年的清明时节,我们回到了水乡小镇。樱花快要落了,春风搅动着水乡的湿凉。妹妹长高了,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坐在床上的阿婆,愈发佝偻了。我恍然发现,阿婆已经很老很老了,老得说不动话了,就像一纸灰烬,风一吹,就化了。我有些惊惶,阿婆却抚摸着我的脸,轻轻擦去了我的眼泪,指了指摆在桌上的樱花糕,笑得依旧镇定从容。
⑪次日夜里,阿婆走了,没有痛苦,脸上还带着笑意。我想,于她而言这不是和尘世的别离,而是一场期盼了许久的相聚。活着的阿婆并不孤独,她就是孤独本身。
⑫“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阿婆,你做的樱花糕还是很香、很甜、很暖,这个味道我永远记得。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樱花糕一口咬下去是嫩嫩的、软软的,甜甜的樱花蜜刚滑过喉咙,面团便和着热气被吞进了肚子,身体一下子就暖了,口中留甜却不腻。
活着的阿婆并不孤独,她就是孤独本身。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