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设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研究讨论,采用燃烧方法除去氧气以后,测定剩余

气体的体积。但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实际问题:

(1)、要能确保消耗其中的氧气,使气体的体积减小,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就显得很重要。他们应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红磷(A.蜡烛   B.红磷   C.木炭)而不能选其他物质,分析理由是
(2)、药品的取用量也有相应要求。你认为取用量应达到什么要求?
(3)、【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4)、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检查
(5)、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6)、【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不溶于水,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而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于是他们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C)。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迅速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时室温后,再将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C装置的优点是(写一点)

(7)、小组A同学用镊子从容器中取出白磷后,准备在滤纸上切割时,B同学立刻阻止了他,指出他的操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
(8)、根据上题描述,白磷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代替水(乙醇沸点78℃)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代替乙醇,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③主要抗疟结构(有效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它分子中某一部分结构导致其具有氧化性的结果,那么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氧化性的呢?科学家将其与我们熟悉的物质进行了对比,如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也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见图),青蒿素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H﹣O﹣、﹣O﹣O﹣”等几种(见图,其中多条短线连接点处代表有一个碳原子).

•化学合成

由于天然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提取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产量低、成本高,于是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使其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注:图示中的实线和虚线是为了真实反应分子结构,对连接方式没有影响,可以等同看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