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北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材料一)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材料二)

关于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调查(见图)

(材料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大爆发。在诸侯兼并、战乱频繁的时代,中国人逐渐产生了家国意识,产生了我们至今所尊崇的一套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其中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这个精神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面,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延续。

封建时代,文人墨客早就把自己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帮助汉武帝解决北方匈奴之患;到五胡乱华时期南方汉室政权对故土的眷恋;到岳母刺字、杨门一家忠烈流传千年成佳话,中国人始终把安国兴邦当作最崇高的理想。

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在抗日战争、历次反侵略战争牺牲的仁人志士们就是为了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中国,而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他们为了国家兴亡,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他们的家国情怀,都值得赞颂千遍。

(材料四)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        两相依。没有国哪有家,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那些“最美逆行者”、主动“请战”的干        部、坚守在疫情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基层一线干部,他们身上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        壮志情怀,那种以国家、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就是在生动诠释        最美的“家国情怀”,他们用无私无畏守护岗位职责,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抗“疫”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名言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B、文化基因里融合着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因此得以延续。 C、中国男人始终把安国兴邦当作最崇高的理想。 D、家国情怀筑牢抗疫防线。
(2)、(材料二)的图表反映了什么主要信息?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国情怀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日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   ①    (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计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建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停歇,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       ②      (蕴含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透明”的历史

    ①在西方,人们常常把玻璃说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艺术家们利用它晶莹透亮,冷峻而坚固同时具有折光反射的特点,通过艺术创作让玻璃达到变幻莫测、令人难以预想的艺术效果。而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则将它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②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公元前3500年前,由古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玻璃,他们用它来制作首饰,并揉捏成特别小的玻璃瓶。到了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玻璃吹制的工艺,能吹制出多种形状的玻璃制品。为了纪念古埃及人的这一发明,现代许多水晶玻璃作品上都绘有埃及人的头像以及古罗马人和埃及人作战的图案。

    ③中国出土并经过科学检测的最早期的玻璃,是从新疆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一批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00-800年)的古玻璃,其化学成分接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玻璃,但其成分却有所区别,是富有明显当地特色的含碱钙硅酸盐玻璃,属于当地制造。

    ④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罗马帝国的玻璃工艺有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缠丝、镀金等。不过,直到公元12世纪,才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此后崛起的威尼斯成了西方世界的玻璃制造中心。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玻璃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威尼斯玻璃生产的鼎盛时期是15世纪到16世纪,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16世纪以后,开始有玻璃工匠分散到欧洲各地,玻璃制造技术也逐渐传播开来。

    ⑤终于,欧洲的玻璃工业开始迅速发展。法国用铸造法生产大面积的玻璃镜和平板玻璃。英国人发明了两项最重要的技术:一是铅玻璃;二是熔化技术的革新。此外,瑞士还发明用搅拌法制造光学玻璃,为熔制高均匀度的玻璃开创了新途径。自此,玻璃成为了日常物品。

    ⑥玻璃的大批量生产,为人们提供了显微镜、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真空瓶等多种科学仪器,由此推动了人们对自然及物质世界的探求。它令西方文明阐释世界的方法由听觉模式转为了视觉模式。

    ⑦到了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的技术有路布兰制碱法,还有氨碱制造纯碱,使过去依靠天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的状态得到彻底的改变。

    ⑧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人阿拉斯泰尔·皮尔金顿爵士开始倡导以革命性的浮法工艺生产玻璃,今天超过90%的平板玻璃使用浮法工艺生产。此外,超现实主义者们关于透明建筑的梦想也终于在20世纪变成了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①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②七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③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_(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①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 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②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跟着书本去旅行”刷屏了朋友圈,引起了文佳的兴趣。她搜集了一些关于旅游的资料。

材料一

①2019年,央视推出了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节目带动之下,许多地方火爆“出圈”,旅游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助力。

②自疫情褪去后,人们的旅行热情高涨,“跟着课本去旅行”一度成为热潮,成了一种新潮的旅行方式。各地文旅利用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出“在XXX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的介绍推广,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一段段视频,让课本中描述的字字句句成为眼前的风景,让书本上的插图变得全面立体,让大家共同感受语文课本里的中国有多美。

③百闻不如一见,专家表示,欣赏美不胜收的景色,是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实的感受与收获,打破了“纸上谈兵”的肤浅。同时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浓烈情怀。

④这种寓教于乐的旅行推荐打开了看见新世界的新方式,也引领着观众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更好地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人生。

(来源:《扬子晚报》有删减)

材料二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马力: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恢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顺应形势变化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二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今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

2023年暑期旅游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比较结果

项目

各地酒店预定量

景区门票预定量

热门城市机票预定量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人次

民航境内客运航班班次

增长率

140%

35%

40%

4.76%

6.31%

(来源:《第一财经》有删减)

材料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昌滕王阁景区东门服务中心内,背诵《滕王阁序》的声音此起彼伏。滕王阁景区接待人员告诉记者,景区从2021年就开展了“背经典免门票”活动,2023年又推出了VR(虚拟现实技术)自助背诵平台,由数字虚拟人化身唐代诗人王勃,担任“考官”,为游客评分,达标的游客可以免费游览滕王阁景区。事实上,我国已有多地景区在推出“背经典免门票”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游览方式,注重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四川剑门关景区除延续背诵《蜀道难》可免门票的做法外,还创设了沉浸式场景,打造了崖壁灯光秀《剑门长歌》,开启川北首例夜游经济项目,用新时代的语言向游客讲述千年雄关的精彩故事。这些景区努力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播自身文化品牌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式实现了推广景点和增加客流量的良好愿景。

(来源:《扬子晚报》)

材料四

走街串巷,欣赏悦目的城市风景,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广州底蕴;漫步珠江两岸,感受烟火气,沉浸式体验时尚消费。这就是新型旅行方式——“城市漫步”。 它开启了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城市的新角度。红墙金瓦的古建筑群,树影婆娑,古色古香,这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美,仿佛闯入了绿野仙踪,这是广州华南植物园;在橙光暮色的时候,来沿江路近距离感受历史繁华的长堤,邂逅一场美丽的黄昏;光孝寺的黄花风铃木、余荫山房的白花风铃木、陈家祠的紫玉兰惊艳了时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用脚步“丈量”街头百态,在自然与人文风景线间穿梭,成为重新认识广州,爱上广州的新方式。除了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满足了人们对旅游业多样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游客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消费理念的更新,助推了产业发展,为今夏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来源:《广州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