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学习与探究

学校开展“诗歌诵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小华在朗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请用“/” 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2)、朗诵诗歌时,应采用的语调是 ( )
A、舒缓 B、悲痛 C、激昂 D、深沉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文声兼美是一档由一篇文字、一份欣赏、一段音乐、一种声音组成的文学有声节目。本期分享的是文章《孩子和秋风》,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完成本期节目制作。

孩子和秋风 

丁立梅

①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在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②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③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④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⑤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⑥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葡萄呀;还有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⑦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⑧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调皮的娃娃,他把树上的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的,那是在跟大树闹着玩呢。

⑨哦,原来如此。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跟风相握,他们把童年的笑声,丢在风里。

⑩走出园子,风继续在刮。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得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瓣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一个孩子跳过去,弯下腰嗅,突然快乐地冲我说,老师,我知道秋天的风还像什么了。

⑪像什么呢?我微笑地看她。她的小脸蛋,真像一朵小菊花。

⑫秋天的风,像一个小仙女,她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就开了。这个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动着,脸上洇着兴奋的红晕。

⑬我简直感动了。可不是,秋天的风,多像一个小仙女啊!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有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还有青中带红的大枣,和胖娃娃一样的石榴。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小野花们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红的、白的、紫的,朵朵灿烂。在秋风里,在越来越高远澄清的天空下。

⑭孩子有本心,即便是肃杀的秋风,他们也给它镶上童话的金边,从中窥视生命的可亲和可爱。

【感受草木精神】

请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又见白杨

张伟忠

①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杨树,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②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布局谋篇的精妙,脑海中的语言积累和眼中所见的现实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力,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

③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而且是近距离的。在酒泉中学、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和嘉峪关长城内,都有成片的白杨树,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我站在白杨树下,仰视着它们,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④站在嘉峪关长城遗址内的白杨林中,抚摸着白杨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们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处远望,则见黄土垒就的高大城墙,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黄土、远山、碧空组成的背景下,白杨卓然挺立的身姿让我迷醉。我在想:一丛白杨,一篇文章,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多么奇妙的联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树种,比如胡杨、红柳等,为什么茅盾先生单单选中了白杨来加以礼赞呢?原因似乎并不难找:挺拔的身躯、靠拢的树枝、哨兵似的姿态,以及朴质外表下的坚强个性。这使得从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发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审美对应物,从而为白杨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歌。一种树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个时代。我相信,当茅盾在重庆发表这篇文章后,一定给当时的国统区乃至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明朗的信号,使得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中国人民获得极大鼓舞。

⑤在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当曙光初现,太阳从蜿蜒的长河东侧冉冉上升,大地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杨林披上了一层动人的红光。我赶紧用力擦去汽车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贪婪地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机停下了车,车上的游客全跑到了路边,凛冽而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包围了我们。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

⑥于是,当年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又一次回荡: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学习任务单

阅读

沙塔坪的油茶

谢德才

①沙塔坪,倚水而成。

②这里,一边是河,一边是山;山映入河中,河流进山中。这景色,画一样迷人。

③沙塔坪,坪不是很多,但是,这里的沙土不少。这里的沙土,养育了成片的油茶树。

④这里的油茶树,一年四季,披着“绿衣裳”,沉默不语,默默生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这沉淀,让油茶树肆意蔓延。山脚脚,沟 , 全是茶树,顺着地势,如层层叠叠的绿波,向四周洋洋洒洒地铺展。

⑤油茶树,吸取阳光、雨露,将营养输送到每一条根系,每一片树叶。它,绽放一团团、一簇簇的花,雪一样洁白无瑕。

⑥花开,挂果。

⑦这是收获的信号。山里人赶紧把油茶地里的杂草锄得干干净净,集中于油茶树的树蔸。这些杂草落叶,腐烂后就成了油茶树上好的肥料。

⑧油茶树,惦念山里人的累、山里人的爱。它们在一根根的枝条上,努力地挂上一串串的果实。

⑨山里人背着背篓,挑着担,乐悠悠地,走进茶林,采摘果实。见到这满满的果实,他们自然而然唱起山歌:“地是刮金板啦,山是万宝山呢,……”是啊,这平凡的油茶树,让山里人日子有了盼头。

山里人唱着歌,摘着果,不知不觉,背篓里的茶果,满了;山坡上的笑声,满了。

⑪摘回的茶果,铺在自家院子里曝晒。几天后,果壳裂开了,油茶籽一颗颗地蹦出来了……

⑫这时,油榨坊等不及了。

⑬山林里,有油榨坊;街道上,也有油榨坊。

⑭一篓篓的茶籽向榨坊靠近,山里人的脚步是轻快的,他们的心里早有了谋算:这篓茶籽,能赚不少的钞票。

⑮山里人把茶籽倒进机器,电闸一开,倏地,油就“咕咕咕”地流了出来。

⑯这油清亮清亮的,鼓了山里人的腰包,轻了山里人的脚步,美了山里人的日子。

⑰这茶油,成了山里人烹饪的上乘之选。常食这茶油,有益健康,可使人越活越年轻。难怪有人说:“沙塔坪的茶树醉人,沙塔坪的茶油养人。”

⑱山里人只要一碰面,便问:“你家打了多少茶油?”

⑲“大几桶!”

⑳这声音,油茶树听见了,迎风低语:来年,多挂果!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第20版,内容有删改)

【注】①苑dōu,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