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莫砺锋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作为在大学中文系任教40年的老教师,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②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變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③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④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⑤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在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B、第②段引用清人叶變的话是为了论证“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的观点。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力论证了“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论点。
(2)、本文语言质朴、凝练,富有表现力。请认真阅读,探究第④段画线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知乎”上有网友问:现在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唐诗宋词?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领路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手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成对儿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恋芬芳的花间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作者:镯耳。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19分)

行至柳浪闻莺,文学社的同学们碰巧遇见了《百年巨匠——苏步青》摄制组在取景,小文同学对这个人物很好奇,于是上网找到了有关他的传记,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奇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生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拓展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