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从考古文物中,我们能追寻文明的“源”;在文物发掘中,我们能触摸文明的“流”。这一源一流,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中展现得生动具体。

从新石器时期“7000多岁”的陶人面像、迄今中原地区所见蟠龙形象最早标本的彩绘龙纹陶盘,到商代象牙杯、西周铜牺尊,再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从文明起源到宅兹中国,溯源历史、寻脉中华,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

近年来,《寻古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热播,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入人心。网络直播三星堆、海昏侯墓等考古发掘过程,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令人赞叹。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考古、投身考古,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选自《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人民日报》2023年9月7日,有删改)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祥瑞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其历史悠久、贯穿时空,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时至今日,祥瑞文化仍影响着我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专家考证,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祥瑞的文字,记载在一块出土于河南殷墟名为“小臣墙刻辞”的甲骨上。这块甲骨上刻有“白麟”二字,原型应该是白化的鹿。动物中白化的个体非常罕见,所以一般被古人珍重并视为祥瑞。先秦以降,传世文献中常能看到当时的人们将“白雉”“白虎”“白象”作为祥瑞的记载。

祥瑞最初是指象征国祚兴盛、政平人和,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等具有良好政治寓意的自然现象或超常现象,后来逐渐演化为帝王为了粉饰太平、美化王权的一种政治手段。在官方思想的推动下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民间老百姓开始接受祥瑞文化的思想。不过,不同于国家层面政治上的需求及宗教层面促进教义传播的需求,民间的祥瑞多用来寄托民众避凶趋吉、禳祸祈福的美好愿景。

(选自李想《国宝小档案——〈瑞应麒麟图〉》,有删改)

材料三: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在传统文化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寄寓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安康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纵观世界文明,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传承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

龙,代表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从最早创造出“龙形”的伏羲说起,他刻画符号替代结绳记事,发明网罟(音同古)用于渔猎,还创造武器“木兵干戈”等。再观各个历史时期龙的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其本身也不断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以旺盛的创造力推动着思想、器物、制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对世界发展产生着深厚的影响。

龙,代表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中国龙既能腾飞在天,又能遨游于水,可谓无坚不摧、无所不能。从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到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的志向理念,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勇于追梦的价值认同。

(选自东方晓《龙的腾飞 龙的精神》,《环球人物》2024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三则材料围绕“祥瑞文化”进行阐释和介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 B、材料一强调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通过考古文物追溯文明起源,可以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 C、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祥瑞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祥瑞最初是具有良好政治寓意的自然现象或超常现象,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政治手段。 D、材料三主要介绍了龙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龙的传人传承着创新、进取等生生不息的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考古、投身考古,根本原因是《寻古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 B、陶人面像、商代象牙杯、西周铜牺尊、小臣墙刻辞等出土文物,都是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 C、随着时代的发展,祥瑞由最初象征国祚兴盛、政通人和,逐渐深化为帝王粉饰太平,美化王权的一种手段。 D、由民族禀赋创新精神衍生的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在思想、器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梦碎雅典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杨志峰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們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02期)

文化之光: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

网络给了汉语言自我更新与繁殖的机会,如新版《新华字典》就收录包括“点赞”“粉丝”“剔屏”等网络词语。但网络语言匮乏导致了表达方式单一、情感表达能力下降和产生的思维惰性致使我们不再追求优美的字句。古人表达喜悦会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当代网民只会“哈哈哈哈”“好耶”。依稀记得那桃园,那三兄弟结义。关羽热血沸腾地说“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凭驱使,绝无二心。”张飞听完只会“俺也一样”,大家笑张飞没文化。魔幻的是,当今大家和张飞一样凭借一句“俺也一样”表达所思所想。传统文化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人们逐渐遗忘了那些惊艳了时光与岁月的诗词曲戏,转而上演的却是一场“文化闹剧”。

(选自黄集伟《新京报》访谈,有删改)

【材料三】

近些年,许多网络流行语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入侵”学生作文,语音表达错误、中英文混杂,追捧谐音字、变体字等现象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就成为当前广大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语言日益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给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活力。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幽默性、简洁性、方便理解、易于交流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对眼下青少年的“专属语言”,家长、老师不妨多些平常心,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要引导孩子懂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正确对待和正确使用,甚至知道拒绝使用低俗的网络语言。

(摘自腾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汉语中谐音的应用由来已久,也极为广泛。在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诗人通过这种委婉含蓄的方法将语音、语义结合,在表面意思之外另表达出隐含的深意。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的“晴”字,既是对当时的有阴又有晴的奇异天气的实写,也是借用“晴”这个字的谐音,来隐喻感情的“情”,达到一语双关。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谐音对网络词汇的产生也起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造词方式。网络谐音词给网民带来了许多便利,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语言的魅力,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谐音词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往往会产生一些无意义甚至较为低俗的谐音词。一些会通过各种方式上网冲浪,但本身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青少年,在面对这些“错误”的谐音词时,往往没有辨识能力。这不仅不利于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还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负面效果。此外,不分场合地乱用谐音词则会影响交流效果。

(改编自网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韶关市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骑电动车出行,特别在暑假期间,这一现象更甚。我市多个繁华路段,经常见到未成年人骑电动车。

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道路上随意穿行、嬉戏打闹、不按交规骑行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表示,坐公交车需要等待且拥挤,选择骑电动车十分方便。

韶关交警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市骑行超标电动车或电摩托的驾驶人员必须年满 18 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D、E类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反应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差,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很可能处置不当导致交通事故。

材料二

3 月14日中午12时许,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建设路总工会门口路段,大货车驾驶员转弯时撞倒一辆自行车,造成骑车小女孩受伤。所幸小女孩的伤势并无大碍,只是手和脚等软组织挫伤。

据货车驾驶员陈某交代,他驾驶大货车由翁源中学沿建国路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由于大货车存在视野盲区,他并没有注意到小女孩骑行的自行车。当听见响声后,陈某马上将车刹停,下车查看。他发现车底有辆自行车,骑车小女孩刚好是在大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已经受伤。于是,陈某立即拨打电话120、110。

勘查完现场后,民警回到单位调取事故地点附近监控视频,看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大货车从建国路出来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恰巧小女孩骑自行车沿人行横道通过公路。由于大货车的右侧是盲区,陈某看不到小女孩骑行自行车,导致大货车右侧前轮与自行车碰撞。幸好驾驶员及时刹住车,自行车和小女孩刚好是在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如果货车速度再快一些,或者陈某没有及时踩刹车,后果将不堪设想。

材料三

因误入车辆盲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车辆盲区已然成为我们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我们须了解车辆盲区知识,远离车辆盲区。

所谓车辆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区域。在视野盲区里的障碍物,无论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驾驶人员都是看不到的。一般情况下,车辆盲区分为四大视觉盲区以及一些人为盲区。

车辆盲区范围受车身的高度、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车辆,视线盲区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不同车型车辆的盲区范围,清楚车辆视野盲区的危险性,不在车辆周围停留、玩耍、弯腰、下蹲,不进入车辆视野盲区。步行或骑行时,尽量穿着有反光膜或颜色比较鲜艳的衣物,便于驾驶员快速发现。当我们与车辆平行前进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进入车辆盲区,在遇到车辆转弯时,要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阅读

材料一: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从诗歌开始的。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随着孩子对优秀诗歌的需求,童诗教育的功利化、教条化,童诗创作的成人化、段子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童诗教育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列了一长串:经典文本太少;许多读者、批评者将童诗模式化,本应由儿童创作的“本真的诗”,却被成人改成他们所谓的“纯真的诗”;很多人认为现代童诗是“小儿科”,不需要诠释……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人仍持有错误的诗歌观念。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二:诗歌评价标准模糊,难以把握。很多省份高考卷中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记者翻阅语文高考的历史,发现诗歌写作向来不受作文试题青睐。2020年仍有 3个省份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要求 “不得写成诗歌”。

“高考不让写诗歌,就是一个指挥棒。它告诉家长,写诗与孩子的前途没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认为,这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同时,手机、短视频的流行,让孩子每天都趴在手机上,挤占了文学阅读时间。

应试教育思维,也是阻碍学生诗歌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青年评论家李壮在给中学生做讲座时,发现学生的感受与表达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些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很好,一到解读诗歌的时候,又回到考试思维,以模式化的思路去理解”。

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士强分析说,当前语文教育对诗歌、诗意、诗性的东西不友好,单一标准化的答案把诗的可能性空间压得很小,学习和教育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去诗意的过程。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做出一些改变还是有空间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3法)

材料三:在有“中华诗城”之称的重庆奉节县,脐橙是有文化味道的:县里的一家农业企业,在自家的精品果上,贴上了二维码标签。消费者用手机一扫,就能够一边品果,一边欣赏优美的诗歌朗诵,别有一番滋味。

奉节白帝城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周边就是大面积的脐橙产区。 “先赏白帝城,再品‘白帝橙’”,也成了一条很受游客欢迎的农文旅融合线路……

(选自新华社2021年杏之章)

据了解,2017年以来奉节县委县政府开展了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院坝、进企业、进景区”的“六进”活动,其间涌现出一批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诗词人才。33岁出租车司机余明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余明炯告诉记者,他从小热爱诗词,了解夔州文化。日常工作中,时常会为乘客讲解一些“诗城”故事,如果乘客能与他对上几首诗,还可以打折免单。他表示,作为奉节最普通的一分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用诗词文化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让诗词文化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 2月 15有删改)

材料四:

“中华诗教”的思想方向和教育维度

诗语品读→诗歌的语言质素→语言教育→汉语魅力的认知        准确

诗美鉴赏→诗歌的审美质素→审美鉴赏→审美能力的锻炼        美感

诗心探幽→诗歌的情感质素→情感教育→自我情感的提升        动人

诗道寻踪→诗歌的文化质素→文化教育→文化底蕴的夯实        深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