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三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诺七十载

杨辉素

①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杨爱公就下了床。他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出了门。他今年九十二岁,身子骨还算硬朗,耳不聋眼不花。

②七十年,两万五千多天,他义务为左权将军守墓,每天风雨无阻地从邯郸涉县石门村的家里,步行五里地走过去。打扫墓园,守护墓园,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③左权,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闪亮名字!他在长征中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扫荡”。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七岁。

④1950年,左权将军和其他几位烈士的遗骨迁往烈士陵园;但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原墓区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一年,杨爱公二十一岁,他复员还乡回到石门村。也就是从这时起,杨爱公立下誓言:他要义务守护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把将军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⑤这一诺,就是七十年。

⑥经常有游客来参观,他就给大家讲左权将军如何用生命掩护同志们突出重围。在一次次讲述中,他的心被震撼着,激荡着,常常湿了眼眶。

⑦用坏多少扫帚了,他数不清。走坏多少双布鞋了,他记不清。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他的信念,他的誓言,从来没有改变过。那时他还年轻,每天踏着晨曦走进这墓园里。墓园面积很大,一圈扫下来,从早到晚,要用两天时间。宽阔的地方他用大扫帚扫,窄小的边边角角和台阶,他用小笤帚扫。【甲】墓碑上落了树叶,他就用手一叶一叶拾起。墓上的石缝里长出了小草,他就一根根的薅掉。每次打扫完,杨爱公都要习惯性地围着左权将军墓前的两棵大树走一圈。

⑧这是两棵柏树,是杨爱公亲手栽下的。大树上端的枝叶相互交错,像两个肩并肩的士兵。他拍拍树干,像跟两个老战友打招呼:“嗨,好好守着将军啊。”

⑨风过,树枝摇啊摇,仿佛听懂了他的话。【乙】杨爱公很欣慰,又转身望向这满山的青翠,笑容把脸上的沟壑都填满了。

⑩当年,墓园周围的山坡一片荒芜,荆棘杂草长满乱石间。杨爱公决心把这一带山坡都种上树。山上都是硬石,胳膊抡圆了一镐一镐刨,抡得胳膊都酸了,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老伴拿针把水泡挑了,再贴一块胶布,继续刨。山上没有水,他借钱买三轮车,每天上山时就灌满两个大塑料桶,浇水用完了,再回去拉。

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山坡上竟也有了上万棵树,有柏树、松树、木槿树,郁郁葱葱。杨爱公喜欢坐在墓前看这些树,看它们长大、繁茂,他觉得这满眼的高大苍翠才配得上将军的英名。

⑫杨爱公爱这里胜过爱自己家。他平时待人宽和,可谁要做损伤莲花山、损伤墓园的事,他绝不同意。曾有人赶着羊来这儿放牧,杨爱公急得大喊:“快把羊赶走,快快快。”他追着轰着,把羊撵下山。一说起这些他就来气,什么焚烧秸秆啦,乱砍滥伐啦,绝对不行。

⑬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人的青春、健康和活力。杨爱公的背从哪天开始伛偻的?双脚从哪天开始像踩着棉花的?干活从哪天开始气喘的?他开始不时放下扫帚望天,望啊望,天上的云里仿佛藏着左权将军的脸。

⑭很多时候,杨爱公都坐在墓碑前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把村里的事情都跟左权将军说说。

⑮“左权将军,咱村年轻人结婚、小孩过满月,村里人去世,都有了章法,没人攀比了。这叫什么?对,叫文明乡风。”

⑯“左权将军,咱村后的山背渠改造完成了,地里都能浇上水了,庄稼长势好着呢。”

⑰“左权将军,咱村里修了路,还给装上了路灯。村里还建了高标准的学校,娃娃们都开心得不得了。”

⑱“左权将军,党和政府搞脱贫攻坚,咱们村家家户户都脱贫啦。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大家脸上都乐开了花。”

⑲“左权将军,现在咱们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的人可多了,娃娃们会把您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⑳在杨爱公动情的讲述中,时代的列车正轰隆隆飞速奔跑。跑向富裕,跑向美好,跑向幸福光明的未来。杨爱公相信,泉下的将军一定会听到,也一定很高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从九十岁的杨爱公清晨出发写起,动情地讲述七十年来,杨爱公义务讲述左权将军故事,①,嘱咐两棵大树好好守着将军,②,③,④等事件,书写他在 太行山为左权将军守墓的故事。
(2)、文中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描写,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写的是杨爱公为左权守墓,而第⑩段写的却是杨爱公种树的事情,似乎与主题无关,请分析作者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文章结尾写到:“时代的列车正轰隆隆飞速奔跑。跑向富裕,跑向美好,跑向幸福光明的未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作用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回答相关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②类似的“人造”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浸浴时顿悟以比重来测定计算王冠中的黄金含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看到蛇用头咬着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从而得到启示,创建了苯的环状分子式等。

    ③与其他历史一样,科学史上有的也只是相对的真实而没有绝对的真实。当然,越接近于真实的历史,越是值得称道的,也越有价值。

    ④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只是皮毛和局部的不真实而已,这样的“造假”不会影响本质上的事实和发现。牛顿即使没有被苹果砸中,而是看到苹果掉到地面受到启发,也没有影响到发现万有引力这一事实。同理,阿基米德即使不是自己洗澡而是看见别人洗澡而发现物体的比重定律,也不影响他的发现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凯库勒的发现故事也同样如此

    ⑤科学的另一种造假才是有害和危险的,而且应当被大众和社会所不容的。这就是改变基本研究数据和基本事实,在虚假的数据和事实之上得出虚假的结论和所谓的成果。历史上这样的造假太多,数不胜数,但大多以身败名裂告终。例如,法国的物理教授布朗洛的神秘N射线、德国古人类学家普罗茨以及被称为“近年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的黄禹锡等人的造假。

    ⑥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尽管与黄禹锡等人为造假而编造的故事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造假也是不足取的,因为,科学成就的获得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为基础。科学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有一丝的假象和疑点。所以今天还原科学史的真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4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档案馆馆长摩尔说:“尽管这个故事只是部分是真的,但它却在人们的口中越传越美好。后人不停地添油加醋,突出了灵机一动在科学发现中的极大魅力,使得牛顿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材料二】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甚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⑤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鸡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

    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碎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往上推。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日月山川、世间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成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大地照明。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天空,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矿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虫鱼。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万物。

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心里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离开。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周围无声的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自《思维与智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