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当数字出版风潮来临: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2019年1月,“阅读X”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实体书出版面临转型。其实,图书出版业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早已出现一系列变化:数字出版、IP经济、跨界融合……出版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异,也影响到书店的经营方式。未来,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热点问题一:数字出版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不错。此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数宇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5.35%。“实体出版的本质就是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数字出版的本质就是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和文化多传媒的传播。”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说道。因此,在她看来,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二者没有太大不同,二者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内容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等。“走数字化的发展之路,也许我们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盈利方式会改变。但是归结一点,还是在我们的选择、传承、传播中,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让内容价值最大化。”
热点问题二:出版实体书竞争力还有多大?
在数字出版的影响之下,实体书出版及销售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公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较去年进一步上升。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在出版界,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那就是“内容为王”,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数字出版,现在“内容依然是核心”,发生改变的只是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延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依然长期看好实体出版。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选题升级、产品升级、运营升级是通往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我们依然会用做实体出版的耐性、韧性进入新的产业,希望给新的产业带来变化”。
热点问题三:除了卖书,书店未来还能如何发展?
某种程度上,纸质书总是容易被和实体书店发展联系起来,实体书出版兴盛与否,也与实体书店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环境、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在思考售书之外,书店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近几年,很多书店开始销售各类衍生品,在跨界合作、转型升级等方面动作频频,为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将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
热点问题四:实体书店跨界发展该如何避免用力过猛?
时代在变化,公众的文化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跨界发展是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实体书店才谋划跨界,寻找出路,实现多元发展。但是跨界却不能无度。书是书店的立身之本,这是书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如果失去了这一特征,书店就不能称之为书店,也就和其他的行业没有不同。就会沦为赤裸裸的物质消费。因此,在跨界发展中,一定要掌握方向,把握火候,切勿用力过度,一味地注重其他项目的发展,却忽略了书籍的经营,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唯有牢牢把握书店这个根本,抓住书店的文化味,在经营中分清楚轻重,做到主次分明,在做好书店经营和服务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经营,这样才能确保书店既充满书香味,又充满生活味道。实体书店跨界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所需,是并不等于在经营中可以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书店还是应该好好经营图书,将图书经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图书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也是长远之道。
各抒己见:
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曾锋:实体书店是流量消耗体,通过拥有好地段、借势好物业、自身成为好载体等来获得客流量。这种客流量的变现,要从消费者、书店自身、书店社会角色等层面考虑。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其核心概念大致如下:图书或阅读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未来书店更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会紧密连接人们的生活。至于实体书店的盈利问题,这取决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运营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化的理性的运营方式进行。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链接一】机遇空间是线下的实体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但是聚什么?聚三个方面,IP、内容、流量,把这些聚集到机遇空间里,从而产生机遇空间的商业模式,IP Mall的商业模式是线上+线下,产品+内容,品牌+营销,投资+生态。机遇书店将打通线上线下图书销售,目前机遇书店正在跟京东做研发和对接,在上海的机遇空间将会做运营测试,每个书架都有二维码,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在线上下单,然后由京东物流完成配送。
(选自网络)
【链接二】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除了尽可能保证书籍的质量,还要努力提升读者在书店内的文化体验感。北京西城区实践“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广内街道图书馆与甲骨文·悦读特色阅读空间合作,读者数量年增长了10倍,阅读活动从原来每年20场至30场增长到400余场。北京房山区普华乡针对乡民热爱唱戏的特点,推动建立以戏曲文化为特色的实体书店,同时开展京津冀戏曲展演和曲艺邀请赛等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选自网络)
成绩和座位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 能不能给我的娃安排一个好座位? ”“我家孩子坐在那个位置注意力总是不 集中! ”“宝贝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给他换个座位吧! ”……
在许多家长眼中,给孩子找个好“地段 ”,是件再重要不过的事情。他们认为, 一间教室,总有几个“优质 ”座位,只有坐到这些座位,孩子的成绩才会好。座位 的位置和学习成绩有直接关联吗?家长对于孩子的座位,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呢?
家长观点:
对于教室中的理想座位,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虽然理由各异,大家 看中的位置出奇一致:靠前,但是不要第一排。家长周女士告诉记者,坐在后面可 能听不清老师讲课,也看不清黑板。“但如果孩子个子慢慢变高了,那也不能强求。” 孙女士的回答则简单明了:第二排中间。太靠前“吃粉笔灰 ”,太靠后听不清讲课, 希望孩子坐在老师“眼皮底下 ”,是一种督促。家长宋女士的回答依旧是“靠前 ”, 因为地总觉得成绩不好的学生全部坐在班级后面。
家长对于孩子们座位的纠结还来源于上边 这幅网络上热传的图片。在搞笑版的教室 座位分布图中,教室的前后左右分别分为 “ 学霸区 ”“ 高级休闲区""VIP 风景 区 ”等不同角落,而教室后排则不受人待 见。 | ![]() |
老师观点:
一位中学老师说,在老师眼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亲学生。老师排座位就 是站在大多数的学生角度考虑,首先肯定是要考虑高矮个,其次是要考虑学生的性 格、注意力、学习能力等,有些有特殊情况的,例如视力不好,也会考虑到。
老师认为,其实家长的想法多虑了。首先,现在一个班里就 40 几个孩子,最 后一排也不过是第五六排,不存在老师关注不到的问题;其次,老师上课会有针对 性地提问,也会走下讲台,孩子即使想在后排做小动作,老师也能及时发现。而从 技术角度来讲,现在很多老师讲课都使用课件,字体比以往手写也大了很多。同时, 还有好多学校桌椅板凳设置成高矮不同,前几排的桌子就比后边的矮,也是为了保 证不遮挡后边的同学。
座位管理大盘点,哪种最高效?
对老师来说,座位管理的质量不仅关乎家长满意度,更关乎自己的教堂效果和 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座位管理有哪些比较好的模式呢?以下五种模式供参考。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希望孩子能更顺畅地 接受知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课堂座位并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而达到这个“合适 ”,需要的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信任和沟通。家长要相信 老师会想尽办法去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老师也要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课堂 表现,以公平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合理的安排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材料一: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表1),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利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种植实践问题。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表1“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学科 | 学科知识 |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
化学 | 酸和碱 |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
数学 | 不规则图形面积 | 计算种植园各区域的面积 | 统筹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 |
物理 | 测量 | 测量种植园的温度和湿度 | 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
生物学 |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 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制作植物标识牌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
语文 | 应用文写作 | 撰写种植日志编辑种植园宣传稿 | 总结种植经验宣传种植知识 |
材料三: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