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材料一:2022年国庆期间,永安市乡村旅游受到游客热捧。永安市推出天斗山居星空露营地户外电音节、川野露营基地秋日集市活动、安砂镇首届渔耕文化直播节暨第四届农民丰收节、福建九龙湖露营生活节等形式多样的户外露营地生活节,各网红打卡露营地受到游客青睐。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尝试主动与乡村“握手”,生发出更多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业态。贡川古镇景区接待游客1.45万人次、霞鹤生态农庄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青水畲寨景区接待游客1.11万人次、甘乳岩一玉带龙泉景区接待游客1.43万人次,上述景区游客接待数较去年均增长6%以上。
(选自“永安大小事”2022年10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承载着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所以应大力挖掘乡村文化的旅游价值。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必须紧紧依靠农民,所以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其用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旅游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把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 | 节气 |
春季 |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季 |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季 |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季 |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四始四中,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这是天气晴朗温暖阳光明媚的季节。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