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部编版巢湖市巢扬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卷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道路充满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新而不除旧】

材料一:…让当时的满清上层社会胆战心惊的是,魏源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认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和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借鉴,正是如此,《海国图志》在中国被打入了冷宫。…与中国的情形很不同,1851年,一个偶然机会,《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在此后五年间,《海国图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二十几个,深刻的启发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识。

——钟颍川谈历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材材四: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据《辞海》等整理

材料五: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年反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