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你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很久前就知道这三个因素不足以解释肥胖的起因,而第四个重要的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发现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换言之,它们能够调解宿主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是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Firmicute) 数量比拟杆菌(Bacteroidete)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换而言之,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抗菌体,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呢?研究人员用有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的小鼠们往往表现为体重增加: 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则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这些小鼠多表现为体重下降。

    ⑥目前尚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读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高登团队的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人为地在体内增加某种更喜欢吸收脂肪和卡路里的肠道菌来帮我们减肥呢?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肠胃菌群在两岁时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体系,新来的细菌并不容易在其中扎根;即使扎了根,也确定能吸收脂肪和卡路里,但也不能保证它们不会侵蚀我们的肠胃,甚至是其他系统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注释】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这里指人体。

(1)、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B、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 C、实验表明,体重增加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体重下降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D、研究结果已经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导致人体肥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人就容易肥胖。 B、肠道微生物的种类趋于平衡状态时,人就容易肥胖。 C、人体内的厚壁菌类数量比拟杆菌高得多时,人就容易肥胖。 D、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若长时间食用,人就容易肥胖。
(3)、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阿姨的儿子小胖从小就爱吃麦当劳,几乎每天都要吃炸薯条、炸鸡块。上学后同学们嘲笑他胖,体育测试也难过达标。他妈妈再也不许他去麦当劳吃了,只让他在家吃妈妈做的荤素搭配的家庭营养餐,并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年以后,小胖身高长了5厘米,体重却降了10斤。同学们再也不嘲笑他了。

【材料二】某位模特急于减肥,听说吃蛔虫见效快,于是从网上购买了蛔虫卵胶囊服用。一个疗程下来,体重减了12斤,却出现上吐下泻,腹痛难忍的症状,到医院急诊,确诊为急性肠炎,差点丢了性命。

①阅读材料一,运用文中相关知识,简要解释王阿姨的儿子体重下降的原因。

②运用文中相关知识,简要解释材料二中那位模特服用蛔虫卵胶囊后的现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
          ①科学家们为延缓全球变暖提出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②有人主张,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不过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晚都变得和满月时一样亮。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由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③英国的大气专家正在验证将海盐注入云层是否能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云层被注入海盐后,如果能向太空反射更多的太阳光,那么云层就可以作为天然的阻热屏障。人工将海盐注入云层,不仅会增加反射到太空中的热量,造成冷效应,还能抑制雨的形成,这意味着云层能持续更长的时间,反射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冷效应持续更长时间。
        ④有些科学家指出,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地球温度。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实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⑤还有科学家设想:如果在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1%处的某个位置上,设法漂浮一片尘埃云,就可以遮挡太阳光。所用的尘埃可取材于月球,把装有月球尘埃的若干个圆筒发射到空间某个位置上。在每个圆筒内装有炸药。当圆筒抵达规定的位置时,让炸药爆炸,使尘埃扩散开,制造一片永久性的,具有一定密度的尘埃云遮挡阳光。
        ⑥美国海洋学家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提出一项宏伟的实验设想:给太平洋或大西洋“补铁”(即在海洋某些区域倒入大量铁屑),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增加铁源。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所完成的。如能在大洋的某些区域倾倒一定数量的铁屑,使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就能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块“大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使大气降温。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第二十六次鼓励

李均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惟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的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O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闲暇时,他突然就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

       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你呢?”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落的声音

张爱玲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地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 “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起,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⑥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是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⑦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 , 真让人心惊肉跳。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禅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野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零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生命来的时候就预约了走。花如是,人亦如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无论是花的凋零还是人的离世,都不是悲喜剧,那只是生命的一个无声的句点。有的人一生都是传奇,惟有死亡——在窗帘低垂的家里,一个人躺在地毯上静静地睡去——才真正顺应了生命最自然的声音。这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人一生中,最朴素最简洁也最澄澈的一笔。

       ⑩当告别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需怀着一颗对生的感恩之心,静静地闭上眼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异乡人的花园

铃带雨

    ①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②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③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④我常常不经意地见他在路边忙碌着什么,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⑤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小路两旁也被人修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一块杂乱荒废的地,慢慢地竞显得有模有样。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⑥冬去春来,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上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深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清晰地把小小的花圃不规则地分成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而小路两边花团锦簇,轻轻走过去,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⑦我家一时间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他只是微笑着接受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地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⑧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异乡人忙完生意后,随手修葺花圃,及时地点播种子。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开。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了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我惊异于他的眼力,那是花园里最亮最灿烂的一朵。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高贵。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⑨“几岁了?”

    ⑩“五岁。”

    ⑪“现在哪儿?”

    ⑫“跟她母亲在乡下呢。”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⑬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旱已刻意开辟了一座独享的花园,那座花园永远盛开着鲜花,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选自《散文》,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罗布泊的春天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革不长,浸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鼓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蜜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干风不度,飞鸟不来。“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汇水退去,呈现盐売,罗布泊成了超级钾盐储蔵地。建矿修厂,开采钾盐,少不了机械、车辆,也就少不了加油站。

    2002年10月,中石油在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彩钢房,挡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风。一场沙尘暴下来,屋里全是沙。睡觉起来,床上是一个人形。

    2007年5月13日,前任站长走了。我来了。我来了,一干就是八年!四个人一条狗。

    没去过的人想象不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半根草都没有,更别说树了。当地人说,有草有树,就不是罗布泊了。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有盐的土养不活。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死亡之海”连空气都容不得绿!没绿就没绿吧,更难过的是——没水。没电。没路。没人。除了我们,难见活物。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为啥?没路。不但没路,也没信号,全靠运气。

从汕站去公司,出发前我将提前说一声,我啥时候走的,大概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我。找不着活人,就收尸。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差点儿送了两条命。我带员工小刘开车从罗布泊出来,才走了80公里,轮胎后面的钢板就断了,走不成了。那天也倒霉,原计划晚点儿走,对方打电话催,我们就起个大早,带上两瓶水,不到五点就摸黑出发了,没想到半路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不能等死,只能回去喊人。我把水给了小刘,说我去喊人。他说我去!我说我是站长听我的,你在这儿等着,太阳出来就躲车后去,中午趴到车底下。这两瓶水要省着喝,准备撑两天,可不敢一会儿就喝完了。离开小刘后,我走了十几公里就迷路了。又热,又渴,又累,一头栽倒在沙子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响。我想,我可能活不了了,余纯顺就是这样死的。正在绝望,来了一辆矿山的车,把我救了。我来到矿山,给派出所报警。所长赶紧带人赶过去。赶到的时候,小刘已经虚脱,再晚一步人就没了。

    从那儿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来加油的,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一声,师傅,你到哪儿去?如果说去玩,我就说你別去了,有可能把命玩丢了。如果说去探险,我就问东西带得全不全?水要带够,油要带够,手机号要留下。很多人不知道水的宝贵,一仰脖儿就光了。我看到这样喝水的就生气,说你不要这样喝,水是救命的!他问那咋喝;我说抿一口就得,留着万一。出事都在路上,车一坏,一躺说不定几天,没水咋弄?不是吓唬你,到时候想喝自己的尿都没有!

    跟没路一样,没水同样困扰着我们。我刚去的时候,要买水,60块钱一方,买完雇车拉到站里。里外里,水贵如油。我就把用水控制在一个月三方,每人每天一暖壶,吃喝洗涮就它了。洗脸像猫,抹两下就得,洗澡更是做梦。别说洗澡,连洗脚都不行。我规定不许洗脚,洗完脸水留着,给狗喝。它太可怜了,舌头整天伸着。所以,戈壁滩没有女人。男人不洗澡,臭就臭。女人不行。

    没水都能凑合,关键是没电。来车加油了,就打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发好电了再加油,加完油就关机。为省柴油,也为省机器。白天加不成油,地表温度高,汽油都挥发了,出来的全是气。咋办:晚上干!白天休息,晚上通宵营业。周围要加油的都了解,天不黑不来。白天偶尔有从外面来的,就敲我们的门。所以,白天睡不好,晚上没觉睡。作业的方法很古老,先提一桶水,浇到加油机上降温排气,然后发电加油。加完油就没电了。谁能想得到没电的日子怎么过?可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白天太阳借光,晚上星星点亮。

    工作难,生活也难。自己做饭吃,洋白菜,土豆,就吃这个。总吃这个!把人都吃成了土豆。送菜的进来,天这么热,別的菜也带不成。韭菜带来就是一坨水,西红柿烂成酱。如果有拉沙的车进来还好,把菜拌上水埋在沙子里,拉到油站还能吃。说实话,天太热了,也不想吃饭。光喝水,人都肿了。早上五点半出太阳,彩钢房晒一个小时就成了蒸笼,根本待不住。温度计往地上随便一插,就是70多摄氏度。厚底劳保鞋穿上没用,隔着鞋烫脚。刮风也没用,全是热风。热浪滚滚。刚来的时候,我天天流鼻血,一流一个多月。人热得受不了,连加油机都晒黑了屏。

    日子再难,我们也没一个怂的。坚守油站,坚守罗布泊。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时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返回首页

试题篮